9月9日下午,“贵州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海内外3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聚焦产业结构、扶贫模式、产销衔接、冷链物流等话题分享交流,并为贵州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近年来,从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再到让塘约村焕然一新的“塘约道路”,都是贵州破题“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重点推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2017年,贵州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8.48亿元,增长6.5%,累计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5个。
“贵州生态环境优良,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3233.6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累计144.2万亩,位列全国第2位,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省投资促进局局长马雷在致辞中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目前,贵州农业发展还存在小、散、弱等现状,要走科学化农业之路,发展现代化农业,进行节约化生产和种植。同时,农村要进一步打开‘窗户’,让优质企业走进来。”
中国蔬菜协会秘书长柴立平认为,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突破点之一。同时,要推动有安全信用背书的企业品牌和地方品牌发展。
“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两者要联系起来。”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首席顾问、台北市原市长黄大洲认为,“要让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产业链,并让农民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收入。”
振兴贵州乡村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如何发展?
“对贵州来说,乡村振兴要积极推进‘农业+’的发展概念。”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丘昌泰认为,农业要与休闲旅游、文创、大健康等产业相结合。
“建议贵州创建绿色扶贫公益基金平台,唤醒沉睡的森林生态资源。”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保平说,可以公益行为的广泛参与性加公益经济的商业模式支撑、以移动互联与生态大数据应用为载体,引导建立具有良性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应创新农业产销标准作业,助力黔货出山。”台湾美生绿色创新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李孟信认为,制定标准化的优势是可以发展大农企以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借由农业产销标准推动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
近年来,贵州旅游持续井喷,是贵州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的一个机遇。上海向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汪致重说,可着眼本地本省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在文创上下功夫,通过特色伴手礼带动农产品产业加工,带动黔货出山。
研讨会上,贵州省投资促进局与中国蔬菜协会和贵州黔仕宝生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还分别签订了招商合作协议。
本次研讨会由第八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8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主办,省投资促进局、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农业科学院、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承办。(记者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