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产才共兴”助力乡村振兴

2018-09-07 11:16:13    陕西日报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产业发展是激活人才动能的力量源泉,推动人才与产业共同发展,才能形成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双赢”局面,真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靶向引才,保证人才专长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人气旺不旺,人才队伍强不强,是乡村振兴与否的关键。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相契合,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形成“产才共兴”的发展格局。当前,在乡村广袤的大地上发展产业,亟需技术、经营等各领域人才大显身手,这就需要人才与产业项目的“精准引进”。引才要充分结合本土产业优势,以本地实际需求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才计划,实现“人才跟着项目走”。同时,要打破“人往高处走”的传统思想,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回引”农村基层人才,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通过将乡土人才专长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作用,带动产业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灵活用才,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土人才作为“三农”工作队伍的主力之一,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乡土人才常年活跃在生产一线,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对乡土人才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人才专长,统筹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围绕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充分将人才优势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精准用人、科学用人、用人所长,进一步激发乡土人才的创造活力,培育壮大乡土人才产业,真正让乡土人才成为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以诚留才,以“产才共兴”助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产业发展逐步开创了新模式,走出了新路子,生态旅游、特色小镇、电商经济等新兴产业模式蓬勃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集聚了人才,人才的发展也反过来带动了乡村产业的进步和飞跃。吸引人才在乡村集聚扎根、贡献力量,必须有良好的留才环境。一时红利并非留才良策,哪里体制活,哪里才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沃土;哪里服务好,哪里才能让人才落地生根。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并在配套服务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同时,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乡村干事创业的吸引力,使他们真正在农村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带动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陈杏)

 
 

相关热词搜索:共兴 乡村

上一篇:果蔬园艺作物机械“蓝海”待开拓
下一篇:张掖扶持妇女手工艺品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