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助力好产业 啃下“贫中贫”

山东茌平:千万资金“嫁接”乡村振兴

刘明明 贺金涛    2018-08-27 17:00:53    人民周刊网

立秋过后,素有“鲁西小寿光”之名的山东聊城茌平县耿店村在沉寂了近两个月的酷夏后,又热闹了起来。村西、村南旧村拆迁腾置出来的60余亩空地上,县里集中扶贫资金规划的20个高标准大棚正在加紧施工中。

“建扶贫棚群众举双手欢迎,2 0个棚两天‘抢’完,带着名字建棚,户家比村里还上心。”村支部书记耿遵珠介绍说,扶贫棚技术含量高,与村里“稳步发展高科技大棚,逐步取代低矮老棚”的产业振兴规划合拍,“扶贫棚建在俺们村,能比其他地方种棚的效益高出20%。”

为何耿店建棚效益高?耿遵珠介绍,经过20年的发展,大棚蔬菜成为耿店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村有180户、784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617个,棚菜种植面积达1100多亩,户均3.5个棚,村内有育苗场、销售市场,还有培训课堂,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供产销一条龙服务,“茌星”牌黄瓜、辣椒、番茄3个绿色蔬菜商标实现了“农超对接”,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元,棚均年效益达到8万元。

“更喜人的是,耿店棚菜产业吸引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乡种棚,‘棚二代’占到七八成,他们少的种五六个棚,最多的种了21个棚,大伙儿靠这个产业买了车、住上了楼。”耿遵珠说。

蓬勃发展的耿店蔬菜产业,近年来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耿店村定下了产业升级的新思路,积极提升蔬菜大棚的科技含量,努力在智能化温控、水肥一体化方面实现突破,同时兴建冷库,做精品有机蔬菜,拉长产业链。但钱从哪里来,耿店人踌躇不前。

扶贫大棚落户耿店,让耿店找到了产业升级的契机,也为县里的扶贫攻坚打开了新局面。

经过三年的扶贫攻坚,全县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剩余的脱贫重点在于无致富能力的“贫中贫”,如何“啃下硬骨头”,如何用扶贫钱让无致富能力的人致富,是扶贫面临的新课题。

“以往扶贫专项资金下拨到贫困村,各自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整体带动了全县3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但也暴露出项目零星分散,面广量多,缺乏有效投资,无法形成良性利用循环的缺点。”副县长、县扶贫办主任张春兰说,过去扶贫资金无偿投放给贫困乡镇,贫困村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只管投不管收,存在建起大棚没人承包,代养羊不能收回等情况。新形势下,以往“撒芝麻盐”的扶贫投资方式已经不适用。

去年,县里探索以耿店村为试点,借力成熟的“耿店产业模式”,将“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集合周边6个贫困村150万元各级专项资金,建设了15个高标准扶贫棚,15万元的扶贫收益及时准确地惠及了74户198人贫困户。

耿店试点成功,县里找到了“借力优势产业,划重点集中投放”的产业扶贫路。“让会种棚的有钱赚,同时保障贫困户的收益,这才是双赢共惠。”张春兰说。

据统计,今年茌平集中投放的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共计1065万元,产权明晰到村、收益分配到户,预计收益69.2万元,将覆盖全县全部建档立卡的3787户贫困群众,实现贫困户长效受益。

(编辑:杜文婷)

相关热词搜索:茌平 山东 乡村 乡村振兴

上一篇:李承坚:退休干部回乡忙振兴
下一篇:辽宁:养前村有个丰渔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