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雨后的豫东平原一片碧绿。一大早,记者来到河南省杞县邢口镇杨屯村,刚进村便被广场上的热闹情景所吸引:村民们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敲打盘鼓,有的围着体育器材健身,有的绕着环形广场散步。离广场不远的农家书屋里,还有不少村民正在认真地看书学习。
“杨屯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几年通过文化扶贫,志智双扶,村民的家庭收入有了提高、文化素养有了提升、精神面貌明显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去年年底顺利实现脱贫。”邢口镇干部聂俊兴介绍。
杞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基础差,农村底子薄,有贫困村83个,贫困人口23000多户61000多人。为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杞县紧紧围绕全县脱贫工作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优势,创新工作形式,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用思想文化力量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有力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针对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杞县宣传部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挖掘当地“乡村名嘴”、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组建30多支“扶贫政策宣讲小分队”,把讲堂设在田间地头、百姓家中,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宣传贫困户最关心的国家扶贫政策,使听讲的群众更随意、不拘束、有效果。同时,县文化部门组织剧团和文艺团体,创作新编快板《扶贫先扶志和智》、老曲新唱《村里来了帮扶队》、戏曲小品《扶贫政策暖民心》等一批形式多样、内容积极,既接地气、又有特色的节目,开展以“舞台艺术送基层、文化扶贫到农家”为主题的“文化扶贫百场演出活动”,在全县贫困村巡回演出,让扶贫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为彻底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杞县组织部门还派出4000余名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贫动力、增强脱贫信心,鼓舞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气。通过思想扶贫,大多数贫困户懂得了“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知道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贫困有理”到“脱贫光荣”,贫困户的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
“这次俺得了个‘脱贫能手奖’,奖品是台电磁炉,还有一本荣誉证……”前不久,在杞县西寨乡举办的扶贫工作表彰会上,受到奖励的贫困户老田抑制不住一脸的兴奋。
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中,杞县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为此,该县以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能手”“致富标兵”为抓手,深入挖掘身边脱贫致富典型,引导更多的贫困户向身边的文明农户、脱贫典型、致富能手看齐,用典型示范引领,根除贫困群众的“庸懒散”陋习。2017年,全县20个乡镇的300多名脱贫能手、致富标兵受到县乡两级政府表彰。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仅去年一年,全县就有万余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走进阳堌镇小岗村,在长约2公里的村内道路上,沿途都能看到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通俗易懂,生动直观。这是小岗村打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长廊,成为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小岗村也是贫困村。近年来,杞县在贫困村中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对19个乡镇38个贫困村进行乡村绿化和村庄亮化。通过绿化亮化文明乡村创建,形成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氛围,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画卷初现轮廓。
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手机报、广播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开设“聚力脱贫攻坚,建设幸福杞县”八个系列主题宣传栏目,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扶贫方针政策。从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3257户61211人,到如今的12059户27101人,几年时间内,45个贫困村、11198户3411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根据规划,2018年年底,全县将会有20个贫困村9000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杞县文化扶贫、志智双扶,在贫困村中树立起了脱贫光荣的导向,在贫困户中激发出了争相脱贫的内生动力,在社会上汇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文化扶贫的“软实力”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