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农科院专家一行赶赴水培蔬菜种植基地——漳浦县雨辰纯农场。在这里,专家和农场主进行了一番商讨,下阶段水培蔬菜种植的试验品种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雨辰纯农场初看与普通农场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只要进了种植区,一切就会变得不同:农场主林震淳打造了漳浦首个水培蔬菜种植基地,这里的蔬菜种植采用“管道+营养液”的方式,4亩的水培基地共栽种12种约3.5万株蔬菜。生产全程无农残化肥、无金属污染,最关键的是不受土壤连作障碍的制约。
关于水培,林震淳也是在尝试阶段,这个集种植、销售、运营和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为他翻开了蔬菜种植新的一页。近日,记者走进漳浦,了解水培蔬菜的故事。
无土栽培首试水
林震淳之所以钟情于水培蔬菜种植,是受友人启发。
6年前,林震淳奔波于福建和新疆两地,将新疆葡萄粗加工后,运往福建销售。彼时,他脑子里对现代农业并没有概念。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其在香港的友人邀请他到自己的水培农场休憩。
“我去参观时,朋友的农场已经经历了两次试验失败,当时是第三次试验,取得了成功。100亩地能产10多万公斤。”林震淳回忆,友人的成功不仅是种植,还有水培蔬菜在香港市场的迅速走红。
水培蔬菜火爆市场的原因,归结于人们对绿色健康蔬菜的追求。林震淳告诉记者,水培种植的无土环境,将蔬菜与土壤内的重金属污染物隔绝开来,极大降低了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等成分。同时,水培蔬菜的种植主要依靠营养液,直接吸收营养液中的矿物质元素,养分供应比土壤栽培供应更加充足而及时。
这一次香港之行,让林震淳萌生了引进水培蔬菜种植的想法。“在香港,我拿到了水培蔬菜营养液的配方和管理办法。但对于成本、造价以及市场营销环节,我还是一知半解。”林震淳揣着疑问,在从香港返回的途中,转车去了一趟华南农业大学取经。“水培蔬菜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有希望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打品种。”得到肯定答复的林震淳欣喜万分,在接受了规划性的建议后,信心倍增地返乡创业。
2016年,林震淳与妻子先试验6张水培床、54根管道,试种几种常见的蔬菜。由于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均按朋友的指导进行,他们的第一次试验就获得成功。
栽培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尽管有不少人对水培蔬菜存有疑惑,可首批6床试种成功,使林震淳和妻子深受鼓舞。二人随即加设了32张水培床、共288根水培蔬菜种植管道,并将农场扩建至4亩。
“除了人们熟知的油菜、芹菜、空心菜、上海青等蔬菜,我们还增加了紫冠、马齿苋、红根菠菜、玫瑰生菜、奶油白菜等数十种罕见菜品。”随着种植的品类不断增多,也给林震淳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强度。虽然水培蔬菜主打无土栽培,但并不是完全无土。在其育苗阶段,从外地运来的成苗须用珍珠岩、椰糠等包裹着根部,须在育苗室喷水培育1周后,方可移至管道种植。
水培基地俨然成了林震淳的第二个家。虽然农场的营养液靠管道全自动输送,能够实现定时定量供给,但林震淳认为,“栽培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必须全身心投入”。为此,他每天要检查好几次水培管道里每棵蔬菜的色泽,并凭着经验给每棵蔬菜把脉,“缺了哪种肥料,得马上调配相应的营养液来补充”。
水培蔬菜的生命力源于水,而活水既能保证根茎的卫生,又能完成营养液的有机循环。因此,勘查营养液管道输送设备也是林震淳的日常工作之一。
林震淳介绍,水培蔬菜的种植不会承受酸雨带来的影响,更不担心降雨量过大而将蔬菜冲垮;相比起大棚蔬菜,水培省掉了播种施肥环节,也不需要喷洒化学农药来防止虫害,产量也比土培足足高了一倍多。
从农场步入市场
“水培蔬菜上了轨道,操作起来就高效多了,效益也好。”林震淳统计过,现阶段水培农场平均每亩能产1000多公斤蔬菜;若是按天算,4亩水培床每天约收成75公斤蔬菜,产值上千元。
水培蔬菜的生长速度,令林震淳喜上心头。但作为农业个体户,不能光照顾农场,还要兼顾市场。继首批6张水培床种植成功后,他的水培蔬菜在漳浦县城成了时髦菜,时常有人慕名前来购买。
“水培蔬菜的种植周期短,夏天和冬天的周期均在28天内就能收成一批。而且,品质好,营养高,价格自然也比普通大棚蔬菜要高。”为了拓宽销路,林震淳联系了几家当地的饭店,在水培蔬菜成熟时,以订单购买的方式,批量向周边饭店供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8年3月,林震淳又在微信线上商城开通了名为“雨辰淳农业”的销售小程序,根据每天成熟收成的蔬菜,更新菜单。同时,他以每份400克至500克为起送量,待顾客在线上支付后,亲自完成线下配送。
“小产量的新品蔬菜,很难满足长期回购的顾客,吃一次就要再等一个月。”尽管快种快收的水培蔬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仅仅4亩农场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这是林震淳未曾预料到的情况。
如今,水培蔬菜尚未成规模,但已尝试从农场迈入市场,并初见效益。下一步,林震淳计划拓展水培蔬菜农场,将新品种的推广与线上线下销售方式相结合,吸引更多有意愿加入水培农业的农户参与,或通过与农户合作,开启蔬菜种植的新模式。(黄如飞 杜正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