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的三望原,自下而上,由茶园、核桃园、板栗园梯式分布,故有“三望原有三台,一台一景”之美称。
“我们计划每年投入1千万元以上,以三望原为核心,用5到10年发展高产茶园5000亩、板栗2万亩、核桃1万亩,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和中高端食饮品生产的田园综合体,并释放50%的股权给当地群众。”紫阳县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万世凯在三望原投资的田园综合体,正成为当地新型产业发展的探路者。
乡亲的凝望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万世凯出生在三望原下的一个农家院子。幼年的万世凯吃了不少苦头,大冬天里还踩着一双没跟的鞋,像风一样奔跑在上学的小道上。尽管学习非常努力,万世凯还是在中考中落榜。1992年秋季,他应征入伍,成为青海武警总队第一支队的一名战士。乡亲们为这个即将开启美好前程的小伙子而欢欣,敲锣打鼓把他送到乡政府,又送进县城。
农村出来的小伙,最不怕的就是吃苦。万世凯凭借坚强的毅力和过硬的素质,在部队里入了党,还荣立三等功一次。四年后的冬天,万世凯退伍了。他穿着一套卸下了肩章领徽的旧军装,随着务工归来的人流,依然回到了三望原下的小村子。
春节前后,是三望原下最热闹的时候。小村子用最大的热情迎接着像候鸟一样归来的亲人,宰杀掉槽头的肥猪,烫热的包谷酒加入浓稠的蜂蜜,乡村的狂欢就此拉开序幕。
人们热爱着这里的一切。但是山上的出产,最多只能管个温饱。等不及过元宵,男人们又背起干瘪的背包出远门了。万世凯也随着父亲来到河北当了矿工。
这时的乡村,就像枝头那枚风干的柿子,甜美的汁水流走了,只剩下皱巴巴的沟壑。村子里的老人、小孩和妇女们,又等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
乡愁的守望
走出三望原,走过八道河,万世凯走进了新的世界。
带着军人的雷厉风行和紫阳人的热情厚道,万世凯很快在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从一线矿工、作业组长干到生产班长,1998年担任山西代县厚旺铁矿采矿部总经理,2014年在北京投资万马控股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他说,越是离家远,越是乡愁浓。万世凯始终关照和提携一同走出大山的乡亲们。身处流金淌银的矿山上,他经常想起家乡,想起那座像风干的柿子一样的三望原。
“田园将芜胡不归”,那是陶渊明怡情山水田园的个人情趣。万世凯打算在三望原上投资兴业,则缘于一次会议。
2016年,万世凯当选为紫阳县政协委员。在出席县政协会期间,万世凯了解到,紫阳是陕西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脱贫成本之高居全省首位。开会的那几天,他一直跟与会委员探讨:如何让农民不再四处打工?如何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真金白银?万世凯决定从振兴三望原中找到答案,找到乡村价值。
不久,他注册成立了紫阳秦巴紫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望原上茶园改造、道路建设随之启动。
乡村的展望
三望原上热闹了起来。多年无人行走的小路被劈了出来,人们呼啦啦地扯着皮尺丈量撂荒多年的土地,推土机轰鸣着铲开笨重的山石。规划图显示,这里计划投资1.2亿元,建成包括农业休闲区、生态度假区、运动游乐区的田园综合体。
界岭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了解和考察,认为万世凯有实力、有决心在这里投资兴业,迅速成立援建工作组,全力保障投资环境。
按照“三变”改革模式,公司将三望原上2105亩耕地和林地折算成股份入股到公司,农民可以获得土地流转、务工和盈利分红三重收益。
三望原上有500亩茶园的经营权归村民田云华所有。由于人力、资金等问题,十之八九的茶园一直生长在荒草当中。茶园入股秦巴紫硒公司后,现已全部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管理。
在册贫困户舒远美一直在园区务工。“管吃管住,每天工资100元,当天干完当天结算。”她对这里的待遇很满意。园区项目经理刘德林介绍,公司累计支付劳动工资12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00户、350人增收。
两年来,公司共投入2000余万元,改造茶园800亩、板栗园500亩,新建核桃园500亩;新修道路9公里,灌溉引水3.7公里,建造茶叶生产车间、办公用房4200平方米……(黄志顺)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