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不‘错容’,才是真容错、容真错。”一名干部对容错机制的体会,引人深思。
当前,我们行进在改革强军征程上,有探索就会有风险,有尝试就会有失败,建立完善容错机制,才能激发官兵干事创业的动力。但也应认识到,容错的根本不是“怎么容”,而是“容什么”,那些无谓的错误、低级的错误、不该发生的错误、可以避免的错误,不应容也不能容。否则,就会让“容错”变成“错容”。
判定哪些错该容,哪些错不该容,习主席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是失误还是失职、是敢为还是乱为、是负责还是懈怠、是为公还是徇私、是无心还是有意。
有少数党员干部,分不清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的违纪,分不清推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探索性过失与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错误,幻想“宽容过错”,希望“违纪无事”。这些人应当认识到:容错并非给违纪行为“松绑”,红线什么时候都不可触碰。
好的机制关键在于使用好。不钻制度的空子,才能形成好的导向。试想,如果这些不该容的错误被宽容了,岂不是把容错用错了方向,让容错成了犯错的“挡箭牌”“保护伞”?如此一来,又怎么保证人人干净干事,怎么谈得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对超越容错界限的错误行为坚决说“不”,让庸劣者失去“救命稻草”、让投机取巧者无空可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内在要求。倘若将错误看在眼里、“闷”在心里,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势必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是对干部的不负责任。
另一方面,先犯错再容错,不如防患于未然。在火车站的自助售票机上,有一块区域是用于放置身份证的,它不是一个完全水平的平面,而是有一定坡度,“手不离证”才能防止证件滑落。之所以如此设计,为的就是防止旅客取完票后忘了拿走证件。可见,与其等人犯了错再去弥补,不如在前期就做好预防。“不给用户犯错的机会”,是一种非常务实也非常有效的思路,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