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借鉴木兰溪治理经验 推进治水兴水

宋建晓    2018-10-24 14:49:32    光明日报

木兰溪是福建省内六大重要河流之一,被称为莆田的“母亲河”。木兰陂是木兰溪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福建木兰溪和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是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五大古陂之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十分重视木兰溪治理和木兰陂水利工程利用,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关心推动木兰溪治理工作。莆田市经过近20年的努力,通过源头保护、全流域综合治理和实施防洪排涝工程,使木兰陂水利工程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木兰溪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切实提高了防灾减灾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我们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积极借鉴木兰溪治理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推进治水兴水,努力建设美丽莆田,使之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范本。

1.治水兴水要坚持造福大众的人民观

木兰陂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木兰陂建成之前,木兰溪水汹涌而下,兴化湾海潮向上游涌去,木兰溪两岸旱、洪、涝、潮等灾害频发,“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民不聊生。其时,年仅16岁的长乐女子钱四娘途经莆田,目睹当地百姓受灾之苦,萌生整治木兰溪的宏愿,遂变卖家产凑齐十万缗巨资率先在木兰溪建陂。此后20年间,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人为了让百姓免受水患,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终于建成了千年不毁的木兰陂。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莆田大力推进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彻底结束了“福建全省唯一一座洪水不设防城市”的历史,使莆田人民更加安居乐业。推进木兰溪治理,充分体现了为民谋利、造福大众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爱民为民利民的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一直致力推动木兰溪治理。1999年超强台风袭击莆田,木兰溪沿岸严重受灾,习近平同志第一时间赶来木兰溪视察灾情,帮助联系水利院士专家对木兰溪防洪工程优化方案进行论证指导,并亲自审定优化方案。

我们要牢固树立造福大众的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调整治水思路,推进治水兴水;要加快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防洪排涝工程等建设,扎实推进木兰溪治理和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主线,持续抓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建好“五小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兴建民生水利,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着力解决好农村和老少边岛、扶贫移民安置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放心水,让治水兴水更好地造福百姓。

2.治水兴水要坚持综合治理的系统观

木兰陂是配套完整的大型水利工程,包括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沿溪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纵横钩锁迭筑;陂全长219.13米,陂墩石柱33座,高7.5米,有32孔闸门;陂的南北两端,建有总长500多米的护陂堤,陂右修干渠120余公里,沿线建陡门、涵洞等300多处,支渠无数,灌溉南北农田万余顷。木兰陂的这种设计和构造,具有“排、蓄、引、挡、灌”等水利综合功能,兼有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航运交通、水产养殖等社会效益,使得莆田人民“水利无遗、海波不兴、人受其益、将及千年”。莆田市推进木兰溪治理,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文化景观”三位一体治河理念,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污水治理、岸坡绿化、生物净化、引清活水等各项措施,使木兰溪成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综观木兰陂建设发展和木兰溪治理的过程,始终贯穿着综合治理之道和系统思维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我们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借鉴木兰陂建设发展、木兰溪治理过程中的系统方法,牢固树立综合治理的系统观,坚持通盘考虑、统筹衔接、科学有效,推进治水兴水。

要强化系统治水的理念,坚决防止片面地就水治水,把治水兴水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研究推进,实现治水与环境保护、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等的有序衔接、措施同步,着力构建全域治水格局。要实施系统治水举措,综合运用工程措施、技术集成和生态手段,推进“互联网+治水”,开展综合整治,防抗洪水、抓好节水、保障供水、治理污水,实现节水蓄水调水有机统一和山水林田湖系统化治理。进一步加强水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区域水系,建设海绵城市和“智慧水乡”,实现水资源分布、使用区域、季节、时空均衡。要完善系统治水机制,大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开放灵活、运行有效的水资源综合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用水效益,切实推动粗放用水向集约用水转变。

3.治水兴水要坚持多方发力的协同观

木兰陂的建成,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古代先人作出了重大贡献。筑陂过程中,财力、物力、人力耗费巨大,“计钱约费百万馀缗,计佣四十馀万工”,当时莆田广大百姓和南洋平原大户等许多助力钱者也是筑陂的主力军。除了民间自发筑陂,当时正值王安石变法全面实施农田水利法,北宋朝廷也下诏莆阳协兴水利,对建设木兰陂给予了支持。

解放后,木兰陂和木兰溪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但木兰陂整修和木兰溪治理一直有群众和民间力量广泛参与,修建木兰溪防洪工程时更是发动全市乃至全省各界人士一起出力。当时,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亲自参加了木兰溪工程的义务劳动。木兰陂建设发展、木兰溪治理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靠的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种树树成林,体现的是多方联动、合力共进的协同理念。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同发展和两手发力治水的要求,牢固树立多方发力的协同观,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推进治水兴水。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河长管理责任体系和治水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管理和治水兴水中的主导作用。要善于发动民间力量,发挥村级组织、社团组织、民间组织和志愿服务人员、公益环保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引导民企参与、民间投资和民众捐资,动员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为治水兴水献策出力。要健全完善督查、监督机制,定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媒体记者开展联合督查,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上设立监督平台,畅通监督渠道,把治水评判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形成全民治水的新局面。

4.治水兴水要坚持同生共融的和谐观

木兰陂历经三次修筑。钱四娘在木兰溪将军岩建陂,林从世在木兰溪下游的杭头温泉口建陂,都因为选址不当,陂建成不久就被山洪和海潮冲垮。李宏在冯智日的帮助下反复分析失败原因,详细踏勘地形,在木兰山下选址筑成了木兰陂,该位置正好处在上游洪水的尾端,也是潮水的尾端,两股力量在此削减到最弱,使木兰陂屹立不倒至今。

木兰溪治理因时、因地制宜,成功破解了“裁弯取直”“软基筑堤”难题,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水生态和原始河道,形成城市内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提升了蓄洪能力,也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木兰陂修筑和木兰溪的治理,是人们把握自然规律从而化害为利的过程,也体现了尊重自然、与自然生态相融相存的和谐思想。

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加强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切实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木兰陂建设发展、木兰溪治理过程中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变害为利的智慧,牢固树立同生共融的和谐观,坚持融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把水资源治理利用与水生态建设保护结合起来,推进治水兴水。

要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坚决防止水污染。要积极涵养水源,同步推进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守住耕地红线,推进植树造林、防沙绿化,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恢复建设湿地,增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营造既能蓄水留水又能排洪泄洪的水生态。要注重自然修复,依托自然河道、水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人工水道,既减轻自然河道排洪泄洪压力,又联通湖泊、水库、池塘等,加强水源补充,构建起海河湖库塘连接、人工自然水道贯通的健康生态水系。要积极打造水生态工程,开发建设沿河沿溪生态景观带和沿岸观光农业、旅游业,努力实现山水相依、林水相伴、城水相融、人水相亲。

(作者:宋建晓,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莆田学院校长)

相关热词搜索:木兰 经验

上一篇:乐居在绿水青山之中
下一篇:以供给侧创新驱动新型智库建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