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赖德胜    2018-08-30 14:20:40    人民日报

收入分配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把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努力实现发展更平衡更充分,又要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人们更多更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缩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增进发展平衡性,进而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源于很多方面,但首先源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才能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不断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已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在社会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利于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而不断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内需动力。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既要着眼于解决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关键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体现效率,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继续做大“蛋糕”;又要着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劳动收入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特别是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发挥实体经济在稳定和促进就业中的作用,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三是健全收入再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调高、扩中、保低”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其中,教育公平尤其关键,因为教育在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增强社会流动性、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有机会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效率 体系 收入

上一篇:用好“数字红利”做强数字经济
下一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