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从工业生产重镇到创意生活城市

孙小荣    2018-01-04 12:12:04    人民周刊网

电影《让子弹飞》刚开始时,葛优、刘嘉玲、冯小刚饰演的马县长、县长夫人和汤师爷,在一辆被铁血十八星陆军护送的马拉火车上,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被以姜文饰演的张牧之为首的绿林侠匪给劫了。 

电影中八匹纯血高头白马四蹄翻飞,车轮与铁轨撞击隆隆作响的“马拉火车”梦幻奇景被虚构在南部中国,但“马拉火车”的真实历史却发生在中国唐山。 

1881年,长度只有9.7公里的“唐胥铁路”修建完成,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开始运营,目的是运输煤矿。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史的开端。但好景不长,因为唐胥铁路靠近大清皇陵清东陵,慈禧当政时的顽固派认为机车行驶“震动东陵”,“喷出黑烟,有伤禾稼”,“龙号”机车被勒令禁驶。于是,就出现了震动小、不冒烟、低排放、无污染的“马拉火车”历史桥段。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时代闹剧,预示着中国近代工业革命在没落的晚清破土而生,势不可挡。

唐胥铁路和“龙号”机车最终还是恢复了运营,并以此为起点,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创新和建设,如今,中国已经建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的铁路网。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网络总里程高达2.2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里程的60%多,是名副其实的高铁第一大国。当我们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铁,可以朝发夕至快速抵达任何一个城镇时,我们不能忘记唐山那段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以及开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唐山。

中国铁路的源头:工业时代的两端

唐胥铁路给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输速度,而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以及以铁路为纽带产生的新生活方式、新人际关系和新感知模式,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业革命,加速了中国的国际化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如果能够画一张中国铁路发展的时空图,我们会发现,总里程长达2.2万公里的中国铁路,是以唐胥铁路为起点而遍布全国,所有的铁路线都在向唐胥铁路汇集、连接,在中国铁路网的起点,坐落着一座城市,叫做“唐山”,她是“中国近代工业摇篮”,被誉为“英雄城市”。

如今,这座“英雄城市”跟其他老工业城市一样,面临着工业去产能、工业污染等转型的阵痛。不能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求生存,但是,可以躺在历史的遗产簿上谋发展。在体验共享经济潮流的驱动下,工业城市都在探索“黑转绿”的创新发展模式,从注重生产拉动向注重生活消费转变,从“工业生产空间”建设向“创意生活空间”转变,打造主客共享的文化创意城市,成为工业城市的创新发展路径。唐山也不例外,需要向传统要创新,向工业遗产要效益,向新兴消费方式要灵感,发展工业旅游,以文化创意经济促进城市复兴。

在这种思维视野下,重新审视唐山的资源价值,唐山工业文明的积淀,就显得格外耀眼。在文化旅游体验消费中,人们总是对那些具有时代标志性的遗址、人物、现象等产生由衷的关注,而唐山不缺乏这些要素,这座城市曾经创造过中国近代史上七个第一:

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现存的第一张股票(开平矿务局老股票)、第一位中国本土大学教授,在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唐山功勋显著,璀璨耀眼。这些遗产都是因工业而兴的唐山的“新型富矿”,是唐山打造工业旅游、建设创意城市的优势资源和创意源泉。

唐山,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

继打造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开滦煤矿博物馆等项目之后,2017年10月26日,唐山正式开通“中国铁路源头游”,具有136年历史的唐胥铁路重新载客运营。该线路全程13.84公里,起始站为2016世园会站,途经唐山南站、1878开滦站、1889启新站,最终返回2016世园会站,环线一周,将唐山最具代表性的百年工业遗址串联起来,让人们穿越时空看唐山,体验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历程。

在这条游线上,还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历史遗存,比如中国最早的铁路立交桥——1881桥以及第二年建设的1882桥;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最早的具有物理形态的文物——1881唐胥铁路地界石和1894年建设的唐山站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铁路源头游”的机车,采用的是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有轨电车,这也是全球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首次商业运营——100%低地板技术,车厢地板距轨道面仅35厘米,无需站台;最小转弯半径仅19米,可沿现有城市道路直接铺设轨道,在地面行驶和停靠,乘客轻松搭乘。车内设置无线WF网络系统,乘客可以自由接入网络了解出行信息或享受无线上网服务,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我们熟悉的“和谐号”就是由中车唐山公司自主研制,其中CRH380BL动车组运营试验时速达到487.3公里,世界第一。最新推出的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载客运营。唐山制造的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轨车、城际列车等产品已经出口到20多个国家,成为中国重点出口战略的“铁老大”。

当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在晚清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导下铺设的中国首条铁路——唐胥铁路上无声滑行时,这是穿越时空的隐喻。透过电车窗口,遥想时代的两端,你看到的不仅仅是唐山百年工业遗址,还有跨越136年,新技术革命带给近代中国的变迁,以及中国变革创造的世界奇迹。

唐山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的历史回响

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工业史的城市,在唐山,随处可见被废弃的工业遗址,作为曾经的工厂,它们是冰冷的,而且与新型的现代化都市有些违和感。但作为唐山崛起的基石,它们充满沧桑的暗淡里,承载着一个多世纪无数仁人志士、普通劳动者的热血激情,让唐山这座城市充满可见、可触、可感的人文历史温情。

2017年9月16日,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进入试运营阶段并迎来首批观众,博物馆以“吸收国际国内工业博物馆最新理念,深度挖掘唐山工业精髓,打造一流特色主题博物馆”为理念,占地面积110亩,场馆面积6000平米,采用现代设计手法、现代审美理念、现代时尚元素,让那些固化的器物活化、时尚化,经由影音视听的集成化、全息化展示,立体化呈现出流动的工业文明之路。这标志着唐山工业遗产从“生产器物”迈向“文化印记”,以重塑文化价值弘扬唐山近现代工业文明,延续工业历史文脉,放大城市文化功能,让人们深入唐山工业文明的内在肌理,体验这座城市时空交响的温度。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艺术装置”雕塑——“龙号”机车模型成为唐山工业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矗立在工业园区入口,正是它的艰难面世,拉响了中国铁路运输史的第一响汽笛,也正是它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中国被禁锢的工业发展,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漫步在唐山百年工业之路文化长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工业发展史对中国工业发展史产生的影响,在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工业从“拿来”到“自发”,从独创到领先,逐步走向工业强国之路。

唐山依海而建,因煤而兴,乘洋务之风,造工业大成。以开滦煤矿为起点,不断地拓展工业产业的外延和业态,先后诞生了唐胥铁路、启新水泥、唐山电力、唐山陶瓷、唐山钢铁等引领中国工业浴火而生的创造创新,一路风驰电掣不断地刷新着“中国制造”的新巅峰,改善着中国的工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工业博物馆以“工业之路”为主题,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这些具有时代标志性的突破,给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在工业博物馆现代工业展示的“贡献新中国、震后新建设、赶超新跨越”三大板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山一个多世纪以来清晰的发展脉络,是一座极具特殊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城市。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在这里起步,见证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20世纪70年代,发生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经历灾后重建的唐山成为一座凤凰涅槃的工业新城;1997年以来,唐山开启环境优化和城市美化工程,尤其是将曾经被废弃的开滦采煤沉降区打造成南湖生态城,并成功举办了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标志着唐山从工业化迈向后工业化,从现代走向后现代,从工业生产城市转向创意生活城市。

这座经历过天灾浩劫的城市,一直没有停止过创造奇迹。唐山大地震过后10天,开滦煤矿开始出煤;震后14天,唐山发电厂并网发电,唐山机车厂造出第一台“抗震”机车;震后28天,唐山钢铁公司炼出第一炉钢,被誉为“志气钢”;震后120天,工业生产整体恢复震前水平,水泥、陶瓷、纺织等行业也纷纷恢复生产。

毛泽东曾赞誉唐山工人“他们特别能战斗”。是的,正是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让涅槃重生的唐山,以更加靓丽、雄健的风姿与创造力,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继续推动中国工业的振兴与强大。

抛开宏大的历史叙事,人才是以技术创造奇迹,推动历史演绎的核心。唐山工业博物馆中专设“工业之星”展演中心,周学熙•会客厅、金达•音乐吧、茅以升•数字馆、汉斯•昆德•生活馆、詹天佑•实践馆等,将餐饮、休闲、娱乐、互动体验等融为一体,以人物命名的主题馆是唐山工业博物馆设计者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的关照,对知识的敬仰,是今天的我们对勇于革新创作的先辈的崇敬。

在这里,我们能够感知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在这些时代骄子呕心沥血的创造性贡献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落后到领先的时代回响。

南湖:工业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典范

在2017年热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林城市委书记李达康曾经把一篇煤矿塌陷区改造成城市湿地公园,实现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转型。这个故事原型取材于近年来老工业城市“黑转绿”的城市改造,是对以“两山理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呼应。

有人说,这个故事原型就是唐山南湖,这个由煤矿塌陷区改造成的生态公园,因为举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而蜚声海内外,让世界看到了老工业城市唐山的另一面——不仅是一座工业城市,而且是一座园林城市。

在唐山市中心南部,曾经有一片总面积达2.08万公顷的采煤塌陷区,形成塌陷坑53个,这里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垃圾成堆,黑水流溢,是唐山的一道“城市伤疤”。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塌陷区成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堆积场,垃圾堆高达50米,垃圾居高临下,大风起兮腐飞扬,整座城市臭凄惶。

1997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将此处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区。经过10多年生态修复和绿化建设,2008年,由“九湖五岛”组成的南湖已经成为树木成荫、草坪翠绿、湖水清撤的生态城。这个曾经被垃圾山丘占据的地方,华丽转身为唐山最具开发价值的地块,先后吸引万科、绿城、新华联、新加坡仁恒和美等十几家国际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争相进驻,成为唐山的新投资热土。唐山打造了一个“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老工业区改造的典范。

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南湖来说又是一次按国际化标准提档升级的机遇。中国有七座城市举办过世园会,其他六座城市分别是昆明、沈阳、台北、西安、锦州和青岛,而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首次利用采煤沉降地,在不占用一分耕地的情况下举办世园会 。 

按照国际化高标准规划,世园会会址分为核心区和体验区两部分,总体规划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占地5.4平方公里,规划为“一轴八园”,体验区占地17.2平方公里,经过生态修复、遗产挖掘、景观绿化、水系净化等,建成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旅游度假、文化会展、住宅建设、商业购物、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文化创意园区,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生态文明重建的标杆。

曾经50米高的垃圾山一去不返,50米高的凤凰台成为南湖的新制高点,象征着南湖经历的涅槃重生。登临其上,绿树成林,芳草茵茵,繁花似锦;湖光潋艳,波平如镜,清风弄影,心旷神怡。120多个景观景点,30多种新业态游乐项目,展现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的新图景和新魅力。

作为唐山“城市四大主体功能区”之一,南湖通过生态重建、文化创新,围绕新广场、新公园、新居民区及其周边新服务业的配套建设,演绎着一座老工业城市的新时代理想——拓展城市生态文化价值空间,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创意生活空间。

近年来,唐山先后获得“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中国最佳休闲中央公园”、“国家4A景区”等,这一项项殊荣都是一座工业城市创新发展的理想光环。不得不说,南湖的建设是对“两山理论”最好的实践,创造了一个工业城市生态改造的现实奇迹,为老工业区的转型复兴贡献了一个世界级的经典案例。

然而,对于一座具有丰厚工业文明积淀的城市,唐山工业旅游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城市文化空间是政府的职能;但是,将文化空间转化为消费空间,使其供需对等,可持续转化经济效能,需要市场的力量去推动,需要用业态去赢利。因为文化项目同时也是经济项目,需要通过公众参与和公民意识来强化城市的多元文化特色,从而促进城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座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城市,要用优越的文化环境吸引更多的个体经营者和高收入的创意者集聚,如艺术家、建筑师、音乐制作人、时尚设计师、影视编导等具有敏锐城市消费嗅觉的群体,他们需要这样的创意环境去激发新灵感来创作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他们会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实地的文化气氛。唯有创意人才的汇聚,才能托起创意城市的文化创新理想,这需要用市场化的手段去经营。从这个逻辑来衡量,唐山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任重而道远。 

2017年10月,由唐山发起的“中国工业旅游产业发展联合体”在南湖国际会展中心成立,全国13个省(区、市)、39个重点城市、26家工业旅游企业、51个旅游相关机构成为联合体会员,这不仅是唐山发展工业旅游促进城市转型的决心,也标志着中国工业城市的集体觉醒,工业旅游已经迎来创新发展的春天。

2017年7月,唐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经唐山市政府批准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作为唐山文旅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团承担“整合开发唐山优质文旅资源,做强做大唐山旅游品牌,完成好文旅项目融资运作任务,推进唐山文旅产业跨越发展”重任,构建集全域旅游、景区管理、旅游规划、影视制作、文创开发、会展策划等业务为一体的文旅全产业链。未来,唐山在依托工业时代的遗产打造后工业时代时尚体验的过程中,将更多地以企业开发运营为重心,用市场力量,推动唐山从“工业生产城市”向“创意生活城市”转型。

对于唐山而言,这又是一个新起点!(作者系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相关热词搜索:创意 重镇 工业生产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下一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翻开行政法学新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