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时分,徜徉在扬州老巷,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行走在清简的仁丰里,离开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心思倒也变得沉静起来。扬州这座城市与大运河同龄,品味这个城市就好像品一坛陈年佳酿,只有用心细细体味,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驻足在一扇木门前,仁丰里23号,一个不起眼的大杂院,数百年来,不断向人们诉说着墨庄堂里浓郁的家风。
据史书记载,南唐进士刘式酷好读书,家有藏书数千卷,辟“墨庄”藏之。这个墨庄就在今扬州仁丰里23号。刘式在宋初为官时,耿介端方,清正廉洁,他深入研究过那时赋税制度的弊病,上奏请求免除江淮一带百姓拖欠的赋税,赢得百姓赞誉。他对属下的态度应是很严格的,最终竟因遭到属下控告而被免官。
刘式的妻子陈氏贤良淑德,在刘式家境欠佳时,她仍能“清白自奉”。刘式为官后,她仍崇俭去奢,全身心相夫教子。刘式免官离开人世后,她一手撑起了刘家,一门心思抚育五个孩子。刘式死时,家无余资,独留图书数千卷。陈氏召集尚未成年的儿子们说:“你们的父亲为官清廉,没有留下什么产业,只有图书千卷传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在墨庄精心耕读,继承这份祖业,光大祖德。”
“好家风”犹如一颗“种子”,蕴含在“一茶一饭”的言传身教中,泽被后世。《宋史》记载有人劝生计困难的陈氏变卖刘式的藏书,以广置田产,留给子孙。她婉言谢绝:“吾夫生平廉介,念念藏书为墨庄,以昭示子孙,何以田为也?”陈氏不变墨庄为田庄,遵照丈夫遗愿,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激励儿孙认真读书。
刘式的儿子们刻苦攻读,最后都学有所成,5个儿子都中进士,25个孙子皆雍容雅士。庆历年间,朝廷为刘式平反昭雪并加封礼部尚书,陈氏也因教子有方,被封为“墨庄夫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先祖,使后世子孙以诗书为传家之宝,刘式的后裔就把“墨庄”作为自己宗族的堂号,传承不息。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读书之于塑造精神与人格的意义,用当下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正三观”。放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三观就是“志”。志,是一个人对待万事万物的基础。“志当存高远”,这个家族一直将诗书作为传家之宝,教以子孙读书立德,因而数百年来一直能维持其文化望族的家声,得以传承“忠孝廉节”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