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家风 > 正文

徐特立:常读家国书,莫为无益事

郑清坡 王雪丽    2018-12-11 17:04:41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懋(mào)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他曾题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在晚年时他又对子孙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并以之为准则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孙。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大批有志青年纷纷奔赴法国。其中有一位已过不惑之年,他就是徐特立。当时,徐特立已经在教育界享有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他仍义无反顾地赴法求学,显然与其勤于学习的品格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他曾写道:我今年43岁,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岂不冤枉过了日子?我想今年学起,到50岁还有7年。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可以学365字,7年可学2555字,到了50岁时,岂不是一个通了的人吗?若一天学二字,到46岁半可以读通。所以我决志求学,不怕法语难学,也不怕学校规则太严。在选择专业时,徐特立更愿意学农工而不愿专学法文。他认为,世界第一等人是“作工的人”,作工比“讲空文章”要有益得多。

  徐特立这种勤奋读书、不断进取的精神也传承给了后辈。在儿子徐厚本去世后,徐特立将儿媳刘萃英改名为徐乾,待她如亲生女儿,帮助和督促她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勉励她奋发图强,警觉惕励,并亲自为她制定作息计划,要求贴于座右,严格遵守。徐特立曾在送给徐乾的一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扉页上写道,“四年前你还是一个落后的家庭妇女,而今成了一个共产党员,实出我意料之外……希望你真能继承我的革命事业,我从现在你的行动看有很大的可能性。我爱读《联共(布)党史》……你当随时阅读,把它当党的经典。”徐特立在写给徐乾的信中时常勉励她多读“家国书”,并提出殷切期望,“我希望你从今日起把学习列为正式时间,不缺一分一秒。但可把时间减到最少,那怕一日从一刻到半点,只要有恒。”

  徐特立时常告诫子女要多为社会做事,不要总想着自己。他曾在给女儿徐静涵的信中说,“我希望你们每一日每一时都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上半晚想自己的困难,下半晚一定要想群众的困难,以及政府的困难,机关负责人的困难。这样去做人,自己的个人苦恼没有了,胸怀开展了,就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前进分子。”徐特立从小就教育孙女徐禹强不仅要常读“家国书”,更要莫为“无益身心事”。他曾对孙女约法三章,“第一,不要有特权思想;第二,不要有优越感;第三,不要脱离群众”。他还时常带她到劳动群众中去,培养她爱人民、爱劳动、艰苦朴素的品格。

  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的生活条件虽然大为改善,但仍一如既往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时常对子孙说,“生活上的俭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更加坚定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徐特立的思想行为深深影响着子孙后代。他的外孙女徐舟曾回忆说:“外祖父谆谆告诫子女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生活,小姨(指徐特立的小女儿徐陌青)按照父亲的教导身体力行,不仅没有非分要求,即使是自己应该得到的,而组织上没有考虑或有困难,她也从不提出……小姨常对我说:‘作为老人家的后代,要诚实地劳动,始终做有益于人民的人,才不愧对老人家,决不要给老人家脸上抹黑!’”

  徐特立要求子孙持之以恒地学习、进步,心系国家和人民,克己奉公,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其子孙恪守家训,传承着良好家风,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徐特立 家国书

上一篇:新时代国企好家风
下一篇:上饶:家风家训汇新风 淳美乡土聚乡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