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针对媒体反映、网民吐槽的北京南站运输保障和交通秩序问题,北京市交通委、北京铁路局、北京丰台区政府、北京南站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前往北京南站东西停车场、出租调度站、南北广场公交枢纽、地铁4号线等重要点位进行实地勘察,清理问题死角,研究和落实运输保障、交通秩序治理和服务提升等多项整治措施。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给人们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政府形象。这是地方政府对群众关切和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回应,是切实把民意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
市政府把民意放在心上
2018年7月27日,北京晚报曝光北京南站周围乱象丛生的问题: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正规出租车变身黑车,25公里路程叫价300元;站内乘客排长队,15分钟车站发车22辆,仅30余名乘客乘车离开……。28日,央视新闻微信公号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推出《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难站”?》一文,迅速刷屏,文章点击量很快突破10万+。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和高速科技进步,高速铁路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与此同时,在辉煌背后,却暴露出诸多与之不相匹配的管理问题:出行不便、交通阻塞、黑车横行、服务滞后……
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搜索“北京南站”,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关键词:黑车、迷宫、拥挤、无序、过度商业化。今年4月,有网友吐槽,指出北京南站等待席位偏少、进出站特别长、停车场比较“闷”、出租车接驳难等一系列问题。来自微博认证为三农、社会学学者的@陈里,更是连发数条微博,直指北京南站设计不合理、管理服务差等问题,并向广大网友发起了“给北京南站进一言”的话题。更早的时候,2012年央视新闻就曝光过北京南站周边黑车疯狂宰客的问题,但至今仍未有改观。多次错过预防和治理的最佳时机,暴露出此前北京南站在舆情应对和应急管理方面的迟钝。
这次,北京市紧急行动起来,这是一次快速、高效,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联动的突发应急处置。从7月29日起,交通部门便增加夜间出租运力,增开公交高铁专线多样化线路;丰台区政府、南站管委会牵头,组织交通执法、公安、交管、城管等部门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开始对南站周边道路实施长时间、多点位、全模式的联合执法;北京南站确定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服务水平。7月31日,北京市交通委再次表示,8月3日起,地铁4号线再次延长运营时间,成最晚下班地铁。任何一个表态都不如真实的行动来得实在,各部门快速、高效的举措,说明政府部门只要真正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再多、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铁路部门的失语和缺位
很多网友拿上海虹桥火车站和其他高铁站与北京南站对比,并引用媒体报道数据,同样是直属特级站,北京打车的地方总是昏暗的,上海虹桥则很明亮,一般半小时就会打上车;虹桥车站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北京南站32万平方米,但“上海虹桥火车站以相对较小的硬件体量承载了更多的客流”。“两相比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高下立判。”网友和媒体还举例南京南站等很多高铁站,商业区域都单独设置在二楼,与北京南站大量商铺餐饮占据乘客大厅、让乘客得不到舒适的体验不同。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不应该在管理上出现各种明显的问题。专家注意到,与北京政府相关部门相比,铁路交通部门在此次舆情中似乎有失语和缺位。
整治南站“乱象”的关键在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是针对“多头管理”而依法采取的管理体制上的创新,“硬件”是南站广场及火车站本身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南站是北京的枢纽和城市窗口之一,管理层级多,责任划分很难完全厘清。站内与站外,南站管委会、丰台区政府,抑或交通委之间的管理属地如何划分,如果确定“管理真空”?复杂问题的解决非一家所能及。
打造政商民携手的综合治理体系
北京南站代表中国高铁的形象,也代表北京首都形象,人们对其服务、品质和管理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大建设、大发展中,北京南站的整治问题不仅需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更要运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应对。
政府主导、政商民配合。在解决公共事务治理的路上,应该寻求多元化互动协作的危机治理模式,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政商民多方配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打破政府或企业“一力承担”的模式。同时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促进危机主体之间的有效合作,促进民众参与的多样化实践,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方资源。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侠客岛推荐北京平谷“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经验,或许就值得首都治理痼疾借鉴。所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就是说,街乡一旦发现什么问题,只要“吹声哨”,就能唤来各个委办局,集中前来“会诊”。它解决了属地管理的“条条专政”的问题,蕴含了解决城市痼疾的多个关键环节,极具参考意义。
打击黑车,包容网约车
北京南站黑车横行是被批评的重要问题之一。面对各种打车难。有网友调侃,出门就没有回头路,人民呼叫网约车。增加地铁、公交运力,开放网约车,成为市民需求。
扩充地铁、公交运力。缓解打车难,扩充地铁、公交运力是很好的途径。但是地铁的运力涉及到涉及地铁保养和维护,能否通过技术的问题实现改善,还需要铁路部门的考虑;目前,公交夜间运行时间已经延长,但仍然不能满足需求,能否增加新的运力,也需要公交系统再次全面考虑。
释放网约车潜能。网约车作为一种有效的出行工具,若释放其潜能同,便能够在缓解打车难上发挥最大功效。此前,网络频曝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信息泄露、大数据杀熟现象、无证经营等乱象。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实施监管,用法律来维护乘客安全、保护信息安全、促进网约车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各地都出台了对于司机、车辆都极为严格的管理措施,提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应该说,政府以改善网约车服务质量、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为目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网约车已经成为民众惯用出行工具、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的背景下,政策重点需要向鼓励和包容网约车、严打黑车的方向倾斜。
当下网约车市场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问题,但网约车对于缓解出行不便之类的“城市病”带给市民的正面效果更明显,它补充了城市交通运力的不足,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管理者应该相信,自由开放的市场,足以消化网约车的现存问题,并赋予网约车更好的发展前景。而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如何科学管理网约车,探讨网约车安全与发展并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