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将仙居县实施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的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标志着仙居县践行绿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向着更高层级迈进。
三年磨剑,初露锋芒。自2015年实施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以来,仙居县自加压力、自我革新,撬动各领域改革,全县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初步形成了循环化的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生活方式、生态化的空间格局,建立了现代化的治理机制,探索出一条加快发展地区以改革促发展、促富民、促跨越的新路子。
仙居县绿色化发展改革经验做法入选“2017年度中国改革案例”,获评“2017年度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在今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中,仙居县入围“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和“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均位列第68位。
亮眼的改革成效
通过试点,仙居县呈现出经济发展转道、传统产业转型、城乡融合转轨、生活方式转变、绿色品牌转靓的良好势头。
经济发展加快转道,实绩考核领跑26县。仙居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加快转入通往“金山银山”的快速道。GDP增长率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26个县发展实绩考核中,仙居县连续两年分组排名第一;在台州市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实现8连冠。GDP、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3项主要指标实现了向前移位。
传统行业实现转型,绿色产业引领发展。传统块状行业向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2017年,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县GDP的83%。近三年全县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幅17.96%。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9%。传统医药制造业实现裂变发展和转型升级,拥有医药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医疗器械产业园初具规模。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县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增幅均达到22%以上,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一。
城乡一体融合转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打造了一批生态乡镇、精品线、精品村,形成“粉墙黛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的城乡环境新面貌。近三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均达到88以上,名列全省前茅。全县水环境功能区100%达标,出境断面保持在Ⅱ类水体,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2017年全域境内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9%以上。公共资源不断下沉,更多的“乡愁”得到活化,乡风文明显著提升。
生活方式逐步转变,绿色富民理念增强。绿色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群众对绿色化发展满意度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56%。绿色创建率已经达到50%以上,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学的示范点。返乡创业形成潮流,富民产业快速发展,形成独特的“杨梅经济”“农事节庆经济”,催生出一批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新业态,形成了全民绿色致富的快车道。
绿色品牌提升转靓,宣传效应不断放大。相继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称号,永安溪绿道获世界休闲组织国际创新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神仙居被央视诗歌春晚命名为“中国十大诗意地标”。2016中国改革年会、2017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大会、2017深圳高交会等多个全国性会议介绍了仙居县的绿色发展经验。据统计,2015年以来,仙居县绿色发展被相关媒体报道超2万篇。试点得到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今年7月在仙居调研时,对淡竹乡等地“乡村治理三绿模式”予以了充分肯定。
全域共进的强效改革
全系谋划,搭优改革顶层设计
调配最强的组织领导力量。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县4套班子领导都参与,包干负责200多项改革任务。把改革试点作为全县中心工作的总抓手,一年一个载体统筹推进,相继实施开展了改革启动年、改革推进年、改革攻坚年、改革深化年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联席会议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针对任务清单,开展比力度进度、看排名变化的改革竞赛,做到了战略导向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载体健全、政策措施落地、督促机制完善,形成以绿色化发展改革引领全县各项工作的系统推进模式。
谋划最全的绿色导向体系。相继发布了一揽子的绿色发展规划体系、政策体系、指标体系、标准体系、考评体系,出台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做到了路线图、施工图齐备,搭好改革的四梁八柱。比如,率先发布了绿色家庭、绿色村居等七大绿色系列创建地方标准规范。率先发布了《县域绿色化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每年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评价。率先发布了地方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业等12个配套标准。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大力补齐短板深入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绿色项目高速审批办法》《加快生态工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等20多项绿色化政策文件。制定实施“辛苦指数、服务指数、创新指数”系列考评办法,取消对乡镇的GDP考核,构建了一套“绿色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组织最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开展改革活动年,把全县所有的政府机关和乡镇街道纳入到试点活动中来。通过实打实开展“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村居、社区、家庭、商店、宾馆饭店、景区”等十大领域绿色创建活动,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通过举办绿色论坛、头脑风暴沙龙等活动,吸引专家学者为仙居绿色发展献计献策。构建以政府主导绿色行政、企业主抓绿色生产、媒体主引绿色宣传、公众参与绿色行动、专家学者发挥绿色智慧的协同合作治理模式。例如,发布了《仙居市民绿色公约》,推广“1357”绿色出行,全县义工组织全覆盖地参与绿色宣传与践行活动,全县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达到80%以上。
全业转型,打造经济绿色引擎
深挖农旅特色资源,加速乡村产业融合,放大富民产业链。推进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率达到66.3%。已建成32个百亩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10条精品农旅体验线路。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销方式为仙居县的农产品赢得口碑,收获了更高的效益。如杨梅产业年销售达6亿元以上,带动周边果农1.8万户,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千元,“杨梅节”拉动旅游收入超7亿元。推进全域景区化建设,狠抓“显山露水”工程,神仙居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仙居绿道成为免费开放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永安溪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依托“仙山仙水”资源禀赋,开发农事节庆活动,民宿、农家乐产业蓬勃兴起。全县共有农家乐(民宿)经营户452户, 2017年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建设生态工业高地,打造绿色制造升级版。以全省生态工业试点县为载体,推进“四换三名”。实施城区医化企业搬迁整治,通过搬迁改造,引导企业产品与技术工艺的升级换代,实现搬迁改造与创新转型同步。开展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在全省率先建成空中污水走廊,实施医化企业废溶剂母液资源化利用、危废无害化处置和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区域共生”的循环型产业体系。开展工艺美术产业帮扶活动,创建工艺礼品特色小镇。在规模上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计划两年内达到100%。全面实施以提升投入产出比为核心的企业评级制度和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机制,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
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推动新兴产业落地,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统筹小微企业创业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沿溪生态产业带等平台空间建设,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产旅融合,打造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等三大百亿产业,发展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兴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成立台州(仙居)医疗器械产业园,把原先的老工业区打造成特色产业园区。短短两年多时间,就集聚了18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拥有博士以上高端人才26人,发明专利60多项。创新营销模式,推动更多产品触网上线,在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排行榜居最活跃县第42位,荣获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全国第46位。战略性梯队推进特色小镇布局建设,神仙氧吧小镇列入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导入影视产业,100多部影视作品在仙居县取景。
仙居县围绕“ 生产循环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态化、治理现代化”核心目标,全系统谋划、全产业转型、全县域提升、全过程保障。
全域提升,建设美丽生态大花园
以环境变革为突破口,实现乡村环境大转变。率先在全省实施“人畜分离”工程,拆除散落在农户门前屋后的猪舍,每村集中建设养殖小区,打造“仙猪公寓”,破解农村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共拆除散养猪舍6万余个,建成养殖小区310个,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县各村按照有毒垃圾无害化、厨余垃圾肥料化、建筑垃圾再生化等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实行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村四级污水处理体系。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公厕新建改造800多座,实现A级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开展整洁田园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确保好山好水好土。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空气质量(PM2.5)监测系统全覆盖,率先完成全县各乡镇跨界水域断面检测布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生态红线保护和日常监管体系。
以设施提质为突破口,实现城乡融合大提升。规划建设覆盖全县域的绿道网,规划总长492公里,途经全县20个乡镇(街道)、521个村庄。目前已建成县乡绿道200公里,串联城与乡、村与村,成为“假日经济”的平台,带动了沿线所在村发展,成为转变农村经营和生活方式、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助推器。在全县铺开美丽乡村精品村和景区村创建,开展多项“国字号”创建行动,实施“多城同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永安溪国家湿地公园,美丽城乡空间布局日趋完善。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乡村治理平台,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下乡,“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镇延伸 ,城乡联动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以仙居国家公园建设为突破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新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对国家公园区域实行统一、分区、分级管护。引进“国家公园核心区+加盟区”的模式,将周边乡镇纳入“加盟区”试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开展国家公园品牌商品化应用,帮助34家经营主体开展品牌体系建设。积极走出国门,与法国孚日大区公园结成“姊妹公园”战略合作关系。引进法国开发署7500万欧元贷款实施“仙居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利用示范工程”,撬动国内资金配套,总投资达到12.43亿元人民币。实施了国内首个生物多样性新型碳汇项目,29.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实现碳汇线上交易。
全程保障,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组建绿色智库,构建借力机制,不断完善智力支撑体系。积极构建对上对外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借上级、专家、媒体的力量,助推仙居试点向深层推进。建立了绿色化发展专家智库,20多位国内顶尖的行业和领域专家成为仙居县的顾问成员。携手中国美院,成立了仙居乡村振兴学院和教学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央党校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建立院地合作基地,举办专家层面研讨会6场(次)。组织“绿色化发展改革头脑风暴沙龙”活动,并形成常态化。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成功举办了3届高层次、高水平的中国县域绿色发展仙居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着眼机制创新,突破传统束缚,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对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体制短板集中攻坚突破,释放机制活力,构建了一批长效机制。例如,全县20个乡镇街道组建了六大协作区,实现协作区内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统筹发展。建立了全域景区化管理体制,形成了以旅委为统领、涉旅部门协同的大旅游开发管理体制。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首宗标准地项目从摘牌到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只用了8天。建立了绿币制度、设立绿币基金,参与群众达8万余人。创新基层妇联组织活动形式,开展“农村巾帼先锋行动”。发布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实施“强基惠民村村帮”“十百千万”乡贤工程等精准帮扶措施,2017年消除259个经济薄弱村,拉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速达 46.67%。淡竹乡建立了“三绿”清单(绿色公约、绿色货币、绿色资产),发布了《乡村振兴导则六十条》,荣获全国2017年党建引领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倡导试点示范,加大宣传推广,不断浓厚改革氛围。要求各级各部门全力向上争取各类政策资源支持,每年至少争一个试点、一个政策,推动形成改革意识、争先意识,先后获得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省生态工业试点县、全省城乡建设转型综合示范区等称号,有力助推了县域绿色化发展。成立全覆盖、常态化的“绿色发展讲习所”,通过高强度、全方位的绿色宣传、培训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绿色公约”、“绿色创建”活动,让全县干部群众形成共鸣、促成共识,不断增强绿色化发展的凝聚力,形成人人懂绿、人人创绿的新潮流。 (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