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陕西杨凌农高会:新农业 绿色发展入人心

2018-11-08 14:11:01    陕西日报

第二十五届杨凌农高会上,“绿色”依然是高频词之一。
  从使用后可以减“肥”减“药”、减少病虫害的生物菌肥,到采用密闭环境、隔绝外界污染,完全人工控制生长过程的植物工厂;从鱼菜共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现代种养模式,到人工干预养殖方式、打造环境友好型海域养殖的蓝色牧场理念……本届农高会上,涉及农业绿色发展的展位引发了参观者的极大热情与关注。
  以农高会为平台,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种养模式引领着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引领着人们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的变革。
  改土换肥 农业种植更加安全 
  “一方面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废弃物处理难题亟待破解。我们将两者结合,通过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变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肥料。短短4个月,沙地就能变良田。”11月6日上午,在农高会B馆的铜川展区前,西安秦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马军,正在向围观的群众介绍他们的土壤富活素技术。
  面对土壤污染,如何让人们吃得更安全、更健康?西安秦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合作,决定在土壤上做文章。
  “与传统的土壤改良方法相比,我们这个改良技术速度快,有机碳有效转化率高。”马军说,这项技术已在国内多个项目上广泛运用。项目在铜川实施三年后,苹果产量提高了23%,土壤改良效果非常明显。
  与马军一样关注土壤安全的还有布展于农高会C馆、专做生物菌剂的北京泰克美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不同于传统菌肥需要农户买料,他们致力于让农户成为菌肥制作人。
  “你看,这个200升像啤酒桶的发酵桶,正是我们的培养器。农户只需首次购买设备,之后仅需购买培养液,就能在我们的指导下自己在田间地头制作生物菌剂,这样可大大降低农户购买菌剂的成本,还能让生物菌剂在活性最好的时候被使用,增强施肥效果。”公司负责人王兵兴奋地说。
  尽管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也是首次参加农高会,但王兵收获颇丰。“短短一天半时间,展台前已有超过2000人咨询,上千人留下了联系方式。”王兵说,借助这次农高会,不少甘肃、青海、宁夏的农户和企业主动与他们联系,使公司实现了西北市场零的突破。
  绿色种养 循环理念引领潮流 
  使用菌肥、改良土壤是在跟土地打交道。而本届农高会上,不少企业“不与土地打交道”的农业种植方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海归”车胜利是第二次参加农高会。去年,他的鱼菜共生系统在农高会上一亮相就受到了诸多关注。
  所谓鱼菜共生,就是建设一个大型植物工厂,将鱼的排泄物及饲料残渣作为蔬菜生长的养料,再将蔬菜根系过滤后的水及产生的菌类作为鱼食。这种农业种养模式可以大大减少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实现零排放。
  “去年农高会后,短短一年时间,我们的产品已经进驻了14家大型超市。今年我带来了鱼菜共生家庭版设备,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车胜利说,11月5日当天,西安一家单位就和他签了合作协议。
  展示理念、寻觅商机,车胜利如此,连续8年参加农高会的李博亦如此。
  李博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环保科技公司,主要做环保新材料大棚。与常规大棚相比,他们采用先进工艺、纳米材料制作的双膜大棚,在室外相同情况下,不同地区大棚温度可提高6到8摄氏度,使农作物提前上市25天到30天。“我们的膜还可以回收利用,进行塑料加工,成为公司另一业务板材制作原料,实现循环利用。”李博说。
  如今,他们在全国已有7000多座双膜大棚。一路走来,李博坦言,市场对他们的接受过程也反映了百姓绿色观念的转变。“最早参加农高会时,大伙即便觉得东西好也会感叹价格贵,但如今许多人特别是用过我们产品的人,更在意产品的品质。今年农高会开幕首日,我们就签了3个合作项目。”李博说,“如今大家对绿色农业的了解多了、要求高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发展机遇。”

 (记者 乔佳妮)

相关热词搜索:陕西杨凌 农高会 新农业 绿色

上一篇:环保督察掀起“绿色风暴” 整改落实到百姓家门口
下一篇:绿意先行 富庶太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