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造林工仇永清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一区查看树木生长情况。记者陈建宇霍艳恩摄
制图/褚林
雄安新区近日召开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工作动员会,提出在春季苗景兼用林建设项目基础上,将在安新县安州镇、老河头镇、同口镇、芦庄乡29个村规划稳定区域进行秋季植树造林,总面积约2.1万亩。
“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去年11月,新区启动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今年初,新区启动10万亩苗景兼用林造林项目。
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让生态空间互联互通
与“千年秀林”工程前两次植树造林项目不同的是,这次植树造林项目将结合白洋淀综合治理,围绕新区起步区和环白洋淀周边进行,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
起步区位于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按组团式布局,先行启动建设。而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此次植树造林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将有助于新区建成环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优化城淀之间、组团之间和新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生态空间结构。”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规划,新项目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今年秋季植树造林项目将在沿唐河带、安新县老河头镇周边打造环淀林带,预计今年秋冬季完成全部苗木栽植工作。2019年植树造林工作分春秋两季完成,结合白洋淀综合治理,围绕新区起步区和环白洋淀周边进行,形成林城相映、蓝绿交织的综合整治效果。
大规模植树造林,让生态空间互联互通。此次植树造林仍将采用近自然栽植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
未来,“千年秀林”将成为新区组团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和生态福利空间共享区,将成为展示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生态环境的重要窗口。
创建合作造林新机制,让本地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在家门口种树,不仅让我们有了新饭碗,还能与新区共同发展,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聊起今秋植树造林项目,容城县仇小王村村民仇铁栋兴奋不已。
去年,仇铁栋和同村十几位村民,负责9号地块一区仇小王村周边近175亩林地的栽种和管护。“林地里有自家的16亩地,我们有义务呵护这片森林。”仇铁栋自豪地说,从前期的栽种苗木、浇水,到后期的锄草、打药及管护,他都全程参与了。
“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在创新探索一套适合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合作造林新机制。”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合作造林将做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技术新、环境新,通过创建良性致富生态,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调动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百姓获得稳定的长期收益。
早在“千年秀林”工程启动之前,三县就大规模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将造林理念和技术、相关政策、安全用工等传授给当地村民,将村民培养成为林业产业工人,提高就业能力。“免费上了技能培训班,拿到了园林绿化职业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咱也有了一技之长了。”容城县张市村村民田双路说。
在“千年秀林”建设过程中,新区鼓励中标企业招募有技能的本地农民,通过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将农民培训成造林技术工人,逐步成为植树造林的主力军。“千年秀林”采用动态用工模式,在已栽种地块招用当地百姓进行管护保养。截至今年8月底,新区本地农民已有3万余人参与植树造林和管护养护。
打造“透明雄安”样板,让每一分钱流向都清清楚楚
近日,通过区块链技术,新区5个乡镇4000多户居民收到了共计5000余万元的“千年秀林”十万亩苗景兼用林迁坟补偿款。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千年秀林”是新区首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将其打造成“透明雄安”样板,新区专门研发了基于区块链的造林项目资金管理平台,对植树造林参建单位、利益相关单位的项目专项资金流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专款专用。通过这个平台系统,新区在项目融资、资金管控、工资发放等环节实现了透明管理,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千年秀林”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
此外,新区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智能平台,对每棵树的种植、管护、成长进行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监控管理。
按照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营造近自然林的造林理念,通过智能平台,新区对每棵树的种植、管护、成长实现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监管,并精准管控苗木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规范造林建设管理,有效防止弄虚作假,保证造林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每棵树都有了自己的数字信息,地上每栽一棵树,线上就有一棵树,虚实一一对应,从而组成‘数字森林’,这也是‘数字雄安’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