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多,武宏文脸上微微透着疲惫。这位任职不到1年的大同市长一上午现场督导扶贫后,乘车1个多小时返回市里又开了一个会。此刻,他还要到企业去帮忙解决困难。
近1年来,“煤都”大同从低谷中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一路相随的就是这种以上率下的干事状态。
一眼看尽“大同蓝”,咬定转型不放松
在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土井村西的山顶上,17万块光伏板拼成的熊猫宝宝俏皮可爱。这座大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建立的全球首座熊猫外形光伏电站在脸书和推特上得到全球网民的好评。与之并肩而立的是一台台分散在大同各地山顶的白色风力发电机。
上任伊始,这些看似冰冷的发电装置迅速点燃了武宏文对大同未来工业转型的激情和构想。
“我们要将煤都打造成新能源之都,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他说。
“能源革命”是武宏文提及最多的4个字。他将新能源全产业链看成是影响大同前途命运的大事。这需要寻找新项目,也需要承担传统工业投资增长放缓带来的压力。武宏文说,压力再大也得干,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无动于衷,换不回大同的未来。
武宏文亲自外出找项目。任职不到3个月,他就带队外出招商12次,组织参加招商引资座谈会37场,直接推动17个大项目落地。半年多时间,大同开工了176个新项目,总投资1600多亿元,新兴工业项目达到109个。
大同已累计压减了3000多万吨煤炭产能,今年上半年转型项目投资占比达到了73.8%。与此相应的是,大同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9月6日,大同二级以上天数达到了190天,达标率81.9%。
“我们专门组建了新能源局,未来火电装机只减不增,全力发展光能、风能和氢能全产业链,这都表明了我们的决心。”武宏文说。
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武宏文的办公桌上没有成堆的文件,只有两部电话和少量资料。他习惯当天文件当天看,到现场解决问题。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当天晚上就要开会拿出解决办法,第二天就给出答复。
“他做事情直奔主题,效率非常高。”大同市发改委主任王明生说。
在当地干部眼中,武宏文是临危受命。2017年9月23日到大同,24日发任命书,25日开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个个尴尬的数字:多项经济指标排名全省倒数第一,2016年规上工业增速为﹣14.5%,规模工业企业只有168家。
重压之下,武宏文迎难而上。他提出“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向企业推出“送服务、送环境、送效率、送资源、送市场”的“五送”发展理念,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来投资,要一个半小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一个工作日完成注册和税务登记。一大批知名院所和企业的项目都不到两周就在大同安家落户。
“一般这类项目筹建期都得1年左右,大同市不到3天时间就给我们批完了。”大同正道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贞华说。
武宏文来之前,大同引进了总投资171亿元的中银羊毛羊绒纺织产业园项目,但签约20多天落不了地。武宏文得知后到现场调度指挥,5天铺完临时施工道路,6天架设电力线路,10天打成一口井,让园区全面开建。
大同所有招商引资项目施工现场都挂着两张图表,武宏文称为“挂图作战、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工作法。他说:“企业要生产什么,进度怎样,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谁也不拖沓。”
武宏文到任仅3个多月,大同规模工业增速就从全省倒数第一名上升到第八名,规模工业企业净增66家。今年上半年,大同市5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排名山西省前五名。
“不争前三名,一定是后三名,我们就是要样样争一流。”武宏文说。
抓实项目多“打粮”,聚力转型谋发展
武宏文是个有心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忘寻找适合大同的发展机遇。今年5月,武宏文到中央党校学习,在一堂实践课上发现了一个大项目。
当时,武宏文选的是到北京中关村智造大街参观。他发现这里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正是大同亟需的,现场就给4位副市长打电话介绍情况。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连夜赶到北京的4位副市长和十几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去考察。仅一个月,中关村智造大街的4个服务平台就在大同落户。
刚结束不久的大同市首届能源博览会从筹备到开幕只花了20多天。这本来是给正在建设的大同市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组织的一次订货会。但博览会结束后,157家参展企业中有46家选择留在大同发展,订货会变成了招商会。
“当市长就是要打‘粮食’,干好自己应该干的事。”武宏文说,走在能源革命道路上的大同有广阔前景,动力比压力大,机会比问题多。他同时也十分清楚,能源革命要观念先行,人人参与,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就要敢于拍板,勇于担当。这一点,武宏文让大同干部群众刮目相看。
由于开发商“五证”不全,大同有162个住宅和商业项目的业主办不了产权证,造成长期群体上访,久拖不决。武宏文提出,先为业主办证,剩下的问题政府来处理。有些部门怕违反政策不敢干,武宏文果断拍板,一举化解了积攒多年的老问题。目前,已有14万套房屋完成权属登记认证,21300户业主办理了房屋交易登记。
“我为房子的产权跑了13年,今天总算有人给我们解决了。”家住康乐园的牛翠英说。
(记者吕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