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甘肃敦煌:风沙明显减少 野马频频现身

2018-08-29 15:28:45    中国环境报

甘肃省敦煌市近年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护,位于敦煌市西大门的甘肃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制宜,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为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拦“茫茫黄沙”,保敦煌仅存湿地

甘肃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敦煌市和敦煌莫高窟西部,库姆塔格沙漠以东,西、北分别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敦煌市国家雅丹地质公园毗邻,并与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相连,总面积66万公顷,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内陆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原始天然植被、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天然湿地,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令人忧心的是,湿地面临着湖泊沼泽化、沙丘活化等问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总面积逐渐缩小。

据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袁海峰介绍,经专家预算,库姆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保护区推进。在库姆塔格沙漠步步紧逼的形势下,保护区正经受着种种考验,与严酷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抗争。“一定要保护好这块敦煌仅存的珍稀湿地。”袁海峰说。

为此,当地政府全力以赴投入到生态建设之中,设立多个防沙治沙工作站,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防沙治沙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建成了千亩胡杨林等多层次防风固沙林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治沙的良好氛围。

同时,建成了保护区社区单位阳关镇等4个村节水引水渠25.91公里、实施节水滴灌1000亩,通过渠系建设集中水源,每年能将南湖灌区冬春季弃水1000万方引入保护区,少采地下水50万方,使保护区地下水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筑绿色屏障,护世界文化遗产

8月的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开始透出一丝清爽。近处,一排排胡杨树、金丝柳、沙枣树绿意葱茏。远处,经网围栏保护的一簇簇、一丛丛芨芨草、梭梭、白刺、披碱草蓊郁成片。

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资源保护为重点、科研监测为支撑、队伍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总体布局,以科技引领为支撑,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湿地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以保护区周围、风沙前沿、河流源头等生态脆弱区和环城镇周围等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坚持生态保护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生态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群众生态移民力度,减轻生态压力,提高保护区内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袁海峰回忆说,以前保护区外围黄沙漫天,能见度不足20米,当地交通、设施农业和民众出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因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出现强沙尘暴天气,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出现暂时关门谢客的情况。

现在,随着加强保护区管理与建设,以及防护林带的建成,整个敦煌市的生态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构监控网络,守保护区生态安全

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草井站,站长杨建龙正通过监控视频观察着保护区内的情景。

“这就是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赤狐。”杨建龙指着监控视频告诉记者,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各方力量的帮助支持下,不断提高资源管护能力,努力提升科研监测水平,重视环保科普和宣传教育工作,使区内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所以监控镜头才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杨建龙还调出了近期拍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和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在保护区名为马圈湾的地方,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也遇到了正在饮水的6只野双峰骆驼群,矫健膘肥的身影显示着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野生动物频频出现,说明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了起来,现在地下水位上升了,植被好了,风沙也明显减少了。”杨建龙说。

目前,随着生态环境质量好转,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市旅游业积极探索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超过60%,成功实现了“绿色GDP”,打响了敦煌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记者 张兴林 通讯员 冯宝强)

 

相关热词搜索:敦煌 甘肃 野马

上一篇:上海:废石深坑变五星酒店
下一篇:农村污水不可放任自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