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藏高原令人向往。最近国务院发布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称,青藏高原地区仍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但守护这片净土需要人们的爱心、智慧和付出。生活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人们正探索着保护高原生态的有效办法。
镶嵌在祖国西北部和甘青川三省结合地的神奇甘南,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在交汇变迁中挺起的一座生态脊梁。全州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优质的天然草场、美丽的沼泽湿地,94%以上的面积被绿色植被覆盖。虽然有着这样深厚的绿色底色,但甘南仍处于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深度贫困区和发展滞后区。“开发与保护”“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走出这一两难困境、迈出永续发展步伐,必须立足国家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走好生态路,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甘南虽然没有承受太多工业污染带来的“生态创伤”,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和长期粗放发展留下的后遗症,这里的生态安全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比如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植被破坏、水位下降、雪线上升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为了有效保护这片亘古千年的生态本底,我们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大力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生态项目建设,全面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持续加大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守住了青山绿水,留住了蓝天白云。
长期以来,在“只顾温饱、不顾面貌”的狭隘思想观念影响下,甘南这片大自然恩赐的美丽山水也曾黯然失色,草原上、道路旁、河道中的垃圾仰天陈列,污水肆意横流,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这场声势浩大、摧枯拉朽的“环境革命”,形成了“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局面,推动整治工作由“清理垃圾”向“恢复植被”延伸,真正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实现了全域无垃圾的预期目标。
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是破坏高原生态环境的一大罪魁祸首,全州深入推进“禁塑运动”,一次性塑料用具基本退出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自觉使用环保制品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屡禁不止的“白色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甘南倾力建设的冶力关、拉卜楞、扎尕那、大峪沟、拉尕山等大型景区,都严格按照“旅游厕所像景点一样美丽、城市厕所像广场一样干净、乡村厕所像山水一样环保、家庭厕所像客厅一样整洁”的标准建设,逐步实现了无害化厕所全覆盖,生态厕所和绿色厕所遍地开花的目标。
保护好环境,还要保障好人民的生活。近三年来,甘南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生态经济,累计投入83.6亿元,建设了10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为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开发”向“靠山护山、靠水护水、集约利用”转变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藏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大亮点。
(作者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