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废油皂”火了朋友圈

2018-07-30 10:30:13    中国环境报

一条“螺洋街道食堂师傅用废油做肥皂”的消息,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老百姓的微信朋友圈中获赞无数。

废油怎么摇身一变成了肥皂?记者来到台州市路桥螺洋街道办事处食堂,探寻厨师做“废油皂”的故事。

废油变皂只要10多分钟

“我所用的废油主要是炸制食物后用剩下的油、吸油烟机油盒里的油以及隔油池中的油。”食堂师傅杨金国告诉记者,“通过滤网将油渣滤去,剩下的这些便可以用来制作肥皂了。”

“做肥皂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说话间,杨师傅把一些材料倒进几个快餐盒中,“这都是做肥皂的原料,有水、盐、白糖、烧碱和面粉。”

拿着一把小勺子,杨师傅开始了手工皂的“变形魔术”。按照一定的比例,杨师傅先把盐和糖在水中搅拌溶化,按次序倒入了烧碱、废油和面粉,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不停搅动。渐渐地,原本流动的废油慢慢凝固起来。

“现在废油就变成了肥皂,可以用了。”记者看了下手机上的时间,制作过程只用了10多分钟。

随后,杨师傅把刚刚凝固的肥皂,一勺勺地挖放到先前盛放原料的快餐盒中,并将肥皂表面一一压平。晾晒个一两天,这些肥皂就和市面上销售的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了。

土法制皂背后的朴素心愿

一个食堂厨师,怎么会想到做手工肥皂呢?杨金国说,这是因为他在做菜的过程中遇到了“痛点”。

“5年前,我来到食堂工作,当时的厨余废油都是打捞后直接当垃圾扔掉。有时因为打捞不及时极易堵塞下水道。”杨师傅说。

3年前,杨师傅偶然看到一篇杂志上的文章,让废油制皂的想法成为现实。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切菜炒菜的手硬是干起了“化学配比”的活儿,废油成功地变成了一块块肥皂。

如今,杨金国已经记不清楚到底做了多少块肥皂。“肥皂做好后,除了自用还会送给附近的群众。杨师傅笑着说,一开始也没敢明讲是废油做的,结果,没过多久就有“老熟人”上门了,一询问,大家都说很好用。

小小创举带来诸多改变

“现在食堂里只要产生一点点废油,都会用来做肥皂。”杨金国说,这小小手工皂,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诸多变化。

首先,废油不会倒入垃圾桶,也不会再堵塞下水道或溢出来污染环境。其次,废油利用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大家更放心食堂用油。第三,免费赠送肥皂也拉近了和当地群众的关系。废油变皂真是“花小钱办了大事情”。

杨师傅手工皂的“美丽实践”,引来许多人的关注目光。

“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废油,特别是油烟机油盒里的油,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大家都能学会做肥皂,或者统一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都有积极意义。”最先在自己朋友圈中发布杨师傅手工皂消息的螺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剑这样说。

(王依友 金斌杰 朱智翔 晏利扬)

 

相关热词搜索:废油皂 朋友圈

上一篇:快递业绿色化改造提速
下一篇:绿色发展改变中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