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三峡再现“两岸猿声啼不住”

2018-07-27 10:38:34    经济参考报

代光群的工作是送饭,给峡谷森林里的几千只野猴子送饭。

他一周送一次,坐船去。盛夏,小三峡碧波清幽,船轻轻靠岸,代光群扛着装满猴粮的麻袋,一大步跨到岸边的岩石上。他把麻袋一把倒过来,金黄的玉米粒就在岩石上跳动、铺开。一长两短三声哨响后,一只只野猕猴从山上森林里连蹦带跳跑下来,开饭了。

猴子们吃的是当地政府“买单”的玉米。小三峡所在地重庆市巫山县每年花费近百万元,为长江支流大宁河小三峡两岸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猕猴补给食物。作为投食员,代光群每周在4个猴粮投放点投送一千斤玉米粒。

“不打猴子就不错了,怎么还有给猴子送粮的道理?”10多年前第一次让他送猴粮时,他也想不通。55岁的代光群从小就生活在巫山长江边,他和许多当地百姓一样,过去迫于生计,曾大面积毁林种地、砍树烧柴,两岸森林破坏严重,猴群栖息地变小,野猴数量在2000年左右锐减到不足百只。

野猴的消失给当地旅游带来不小打击。不少乘船游览小三峡的游客问在景区做保洁的代光群:“猴子呢,怎么一只都看不到?”代光群不知道怎么答。他发现猴子少了,来景区坐船的游客也跟着少了,他捡来卖钱的空矿泉水瓶也少了。“这么好的山和水,我们不能自己砸饭碗。”在景区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代光群和当地百姓开始守护小三峡得天独厚的猕猴景致,保护祖祖辈辈留下的绿水青山。

首先就是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让野生猴群繁衍壮大。当地政府将居住在不通路峡谷两岸的老百姓逐步搬迁,拆除猴群集中活动区域的码头,大规模植树造林,严禁人类上岸和砍树,只有代光群和他的同事在送猴粮时可以靠岸上山。人退猴进,两岸森林重新还给了猴群。

猴群栖息地扩大了,山上的果子不够吃,野猴总去掰老百姓地里的玉米。为了人与猴和谐相处,政府一方面投放猴粮,猴子吃饱了就不去“祸害”玉米地;另一方面,给当地100多户老百姓发放煤炭补贴,老百姓也不再砍树烧柴。

互不侵扰的协议达成了。老百姓地里的野猴“小毛贼”,堂而皇之地坐到猴粮投放点“餐桌”前,享用每周一次的大餐。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不仅保住了玉米,还开起了农家乐,带游客看猴子。

代光群和猴子也成了好朋友。他说,玉米是这些“家伙”最喜欢的主食,吃一顿能顶两天饿。平常听到人声就会钻进树林躲起来的野猴和他很亲近,只要他一吹哨,山上的猴子就跑下来。“这些‘家伙’认我。有些人学我的哨声,想逗猴子下山,猴子能听出差别,不上当。”代光群骄傲地说,现在这一带的八个猴王,都听他的哨令。

小三峡森林越来越茂密,野生猕猴也越来越多。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巫山管理局副局长陶举斌说,多年保护见到了成效,猕猴重新成为小三峡的旅游名片,估算小三峡一带野生猕猴数量已达到3000多只,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野生猴群之一。

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乘船过三峡,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诗句中的场景在长江三峡库区巫山小三峡再现,猴子们回来了。(周文冲)

相关热词搜索:猿声 三峡 两岸

上一篇:贵州:交通畅,生态宝藏更好挖
下一篇:快递业绿色化改造提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