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P图,这就是我们‘大蓝鲸’的天。”江苏省南京市民金女士早上出门上班途中,随手拍下了抬头所见的天空。
监测数据也与人们的主观感受相印证,全省及各设区市PM2.5浓度值频创新低:徐州市7月9日PM2.5浓度仅9微克∕立方米,创下2013年有PM2.5监测记载以来的最低日均值,南京市7月5日晚PM2.5小时值最低至4微克∕立方米;而6月中旬以来,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达到空气最好等级“优”,为近6年来的同期最低值。
江苏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果,来之不易。2018年1~6月,江苏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降反升,优良天数比率不升反降,在这种不利形势下,“人努力”是关键:定向帮扶、专项督查,开展臭氧和PM2.5污染协同控制重大专项研究,每周通报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和各地工作存在问题、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年度计划实施……
以问题为导向,江苏大气污染防治“对症下药”,从省到市,同向发力。
知耻后勇 徐州优化布局破题
江苏的空气质量,首看徐州。2017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通报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徐州垫底;2018年1~3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后10位城市中又有徐州。
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的产业结构偏重,大气污染可谓积重难返。钢铁、焦化、水泥、电力四大行业,企业数量众多,零散分布在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不仅煤炭消耗高,废气排放量大,产污环节多,而且部分企业存在工艺设备落后、污染治理水平偏低等环境问题。
4月,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办公室会同省环保厅,对徐州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项帮扶与重点督查。
5月24日,徐州召开重点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痼疾“开刀”。
针对四大行业,重点工作任务条分缕析:一是依法停产整治,除合规经营的电力企业外,对四大行业其他企业依法实施先停产后整治,完成整治并验收合格后再复产。二是引导搬迁转移,推动城区钢铁、焦化和水泥企业分别向优势地区、专业化工园区集聚,实现产业布局明显优化。三是推进兼并重组,引导企业通过兼并和股权、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促进四大行业企业整合提升。四是实施技术改造,四大行业企业要全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工艺装备,全面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装备水平。
产业布局优化,区位优先。以位于徐州北部的茅村镇为例,镇上原有7家水泥企业、6家采石企业,还有上百家碎石和小水泥制品企业。“我们镇位于徐州的上风向,按照规划,水泥和采石行业将全面退出。”茅村镇党委书记周永告诉记者。
这些努力也有了回报,从7月中旬开始,徐州市民的朋友圈里就出现了各种“晒蓝天”。
督企也督政 专项强化督查因地施策
除了定向帮扶,江苏省环保厅还对部分地区开展了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6月11~24日,4个督查组分别进驻常州、淮安、镇江、宿迁,既督企也督政,以督气为重点,督气和督水相结合。
林利飞和郜青华是驻镇江督查组的成员,6月20日记者去镇江随行采访,他们带着记者从闹市区的拆迁工地一直跑到了江边的散货堆场,哪个点源存在什么问题,什么时间以交办单的形式交办至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如今整改情况如何……这些,他们如数家珍,张口就来。
“我们经常是白天在外面现场检查,晚上不仅要写总结报告,还要开会讨论。”郜青华说。
在淮安,督查组与市相关部门一起对大气污染源进行了剖析,市政府就此出台了严格的整改措施:所有煤炭消耗超标企业6月16日起全面整改,不达标的不予复产;建设项目工地开展严格整顿,防尘降尘不到位的不予复工;露天烧烤必须禁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建筑垃圾清运必须申请报批,加强现场监督,未规范清运的不予批准。
在宿迁,督查组分赴泗阳、沭阳、泗洪和宿豫4个县区开展了下沉督查,对建筑扬尘、港口码头、汽车维修、锅炉整治等项目开展明察暗访,并要求市县住建、交通、发改等部门参与联合督查。
着力内源防控 大气污染防治“谋”全年
江苏大气污染防治爬坡过坎,前路任重道远。
据江苏省环保厅大气处处长刘晓蕾介绍,下半年内源防控上仍要狠下功夫,首先是从污染源传输通道、污染物排放的时空分布等方面开展源解析,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然后各地根据污染成因、排污特点,拿出精准治污的具体措施。对空气质量没有明显改善的设区市,江苏将加强问责,采取通报、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督促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需要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刘晓蕾建议,要加强业务处室和各驻市环境监察专员办的合作,由专员办对各地强制减排措施等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业务处室互通信息,进而制定更精准、有效的治污措施,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刘晓蕾告诉记者,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江苏已经提前谋划,排出了一份应急管控清单,包括近两万家重点污染源企业,细化到具体生产线和生产设备,以便预测到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提前实施应急精准减排。
空气清新是最普惠的民生,“希望能天天看到蓝天”,一位网友在“江苏环保”官微下留言,这不仅是江苏市民的心愿,也是江苏环保人努力的方向。(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