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长江中游南岸,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如今,因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被烙上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时代印记。
宜都市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是湖北省第一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级市。目前,全国138个国家森林城市中,仅有8个县级市。
宜都创森底气十足。2012年,宜都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森林城市。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创森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持续扎实推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32%。“全市上下必将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决战决胜,夺取森林城市建设新胜利。”宜都市委书记罗联峰说。
2017年调查问卷显示,全市公众对森林城市创建的知晓率达98.36%、支持率达99.56%、满意度达98.13%。创森,正让绿意古城迈向宜居之都。
城区绿化实现随处见绿
“多绿”,是宜都给人的第一印象。创森以来,全市全面推进城区绿化,持续加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力度,建设了一批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生态停车场。“创森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工程。”宜都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自立说。
目前,宜都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3.2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1平方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三江广场是重点打造的城市公园。广场内,绿树遮荫、花草密布,步道、座椅等基础设施完善,位于广场中心的塑胶跑道,是周边居民锻炼、散步的好去处。跑道环绕的是一块大草坪,不时有鸟儿驻留。刘选是附近的居民,他将这几年周边的变化归功于森林城市的创建。“这儿原来就是一片荒地,现在变成了公园,绿色多了,来的市民也多了。”描述附近的环境变化,刘选透着自豪。
宜都创森讲究应绿尽绿,生态停车场就是很好的体现。
土老憨集团是当地一家果醋生产企业,集团驻地全无嘈杂、钢筋混凝土的传统工厂固有印象,取而代之的是游园、绿地和池塘。生产车间不远处就是一个停车场,每个车位都有银杏树隔离、遮阴,树下种了三叶草、红继木等花草,地面用透水砖铺成,砖孔也长着草。“生态停车场不仅是城市绿化的呈现,也是企业的一项美化工程,处在这样的环境,员工心情也舒畅。”土老憨集团党委第一书记周金林说。像这样的生态停车场,全市已建成14个,林荫总面积28894.47平方米,林荫覆盖率达40%。
乡村绿化打造生态游园
创森以来,宜都始终把生态村镇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之一,着力打造农村绿色家园。结合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创建,全市大力开展村镇森林工程建设,逐步建成房前有景、屋后有林的新农村绿色家园。
来到高坝洲镇的生态广场,漫步林间,如同走入一处森林氧吧。广场占地17.65亩,栽植有银杏、香樟、皂角等乔木,另有紫薇、碧桃、玉兰等花木,间以小桥流水、亭台水榭、鸟语花香,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像这样的生态广场,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宜都市创森办指导科科长周建军说。
农村游园建设丝毫不逊色于乡镇。响水洞村游园建于村委会前,将文化、休闲、健身要素融入其中,形成党建、五美文化等多个主题。游园面积5388平方米,园内有植物40余种,绿地率达到80%。每天,游园都会吸引大量村民。“创森不仅是增绿,我们力争同时营造文化氛围,这样才能持久。”宜都市创森办宣传科科长周德全说。
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27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村30个。“每个乡镇都有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游园,每个村都建有一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小游园。”宜都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徐绍东说。
水域绿化创造江边福利
作为长江沿岸城市,宜都对水域岸边的生态修复格外重视。目前,全市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已全部实现生态复绿,绿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长江岸线绿化兼具防汛与景观功能,不仅构筑起环境优美的长江岸线防护林生态系统,百姓也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
陆城街道办事处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作方面卓有成效。该区域生态复绿规划面积305.2亩,实际完成343.2亩,其中砂场复绿131亩、码头复绿112.2亩、堤外江滩复绿100亩,定植苗木25160株。在位于该街道办的花庙堤防段,从岸边向陆地延伸50余米的岸线上,杨树、香樟等树木整齐排列,林下满是格桑花、麦冬等花草,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绿色丝带铺在满岸边,当地形象地将这一绿色工程称之为“多层次福利”。“我们不仅要把树种活,还要把树种美。我们根据岸线不同的土质情况,因地制宜栽植不同的树种,保证绿化质量和效果。”陆城街道办林业站站长邓永春说。
2016年以来,全市共取缔长江岸线非法码头74家,将境内原有20公里岸线码头缩减至8公里,对其中12公里进行了生态复绿。对于现存码头厂区,宜都规定,绿化面积不达标坚决不允许开工。“我们要求码头厂区的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15%以上。只有高标准,才能提高森林城市的建设质量。”徐绍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