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体育旅游品牌魅力不减,新的体育旅游活动层出不穷,“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渐入佳境。发展势头迅猛的体育旅游,如何在发展中“求新”,避免千篇一律,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1+1>2?两者融合发展又如何“求深”,迎来新的突破?
运动中有好风景
10月26日,近千名跑者的激情与活力,让浙江松阳这座千年古城沸腾起来。随着“2018丽水·松阳中国天空跑国际挑战赛”鸣枪开跑,近千名天空跑爱好者齐聚松阳,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挥洒汗水。
记者注意到,此次参赛选手中,丽水本地的选手只占30%,还有150余名外籍选手参加。天空跑是对跑者有更高要求的越野跑新形式,追求更加纯粹地与天空、与自然接触的理念,作为时下最流行的越野跑形式之一,在全世界极具影响力。许多跑者之所以热衷于天空跑,不光是因为它的挑战性和专业性,更是因为这是一项能够真正体会大自然魅力,与当地风景融为一体的运动。
赛后,众多跑者在微信上纷纷为这次赛事点赞:在比赛中,一边感受着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气息,一边听着身边市民、游客、志愿者的加油声,这样的感觉让人心醉。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只有亲身奔跑,才能感受这种滋味。”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参赛选手骆滔说,赛道是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感知一座城市的别样窗口,这也正是体育旅游吸引人的地方。
据悉,为了让选手更好地欣赏美景,本次2018中国天空跑丽水·松阳站的赛道途径有世外桃花源美誉的呈回村、青山古松红墙和酉田村、金色布达拉宫杨家堂村等。在这里奔跑,无论是广阔的松古盆地,还是蜿蜒的松阴溪,无论是绿意盎然的茶园,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都可以尽收眼底。
“中国天空跑系列赛、自行车系列公开赛等诸多高等级赛事在松阳相继落户,撬动了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对进一步提升松阳旅游城市形象,打响‘全民体育、全域旅游’品牌,带动区域旅游文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松阳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汉勤表示,体育赛事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拉动不可小觑,此次天空跑可以说是一次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的完美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来参加天空跑的跑友中,有的人也参加了10月21日在浙江江山举办的Maxi-RaceChina100国际越野跑。而天空跑当天,还有很多其他区域举办了类似的体育旅游活动。有选手开玩笑说,今年被称为是“中国马拉松史最繁忙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0月份,举办的知名跑步赛事有数百场之多,很多跑友在朋友圈问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某某天的比赛去了吗。
“愿意来参加比赛的人比我们想象的多。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说。
“体育和旅游有内生和高度共生的联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北京青禾研究室联席经济学家魏翔表示,体育和旅游都是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经济更多针对市民,旅游经济更多对针对游客,这两种身份的需求在城市和城市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转换和互换。
融合中有新问题
近年来,各地纷纷借助举办赛事契机展示城市魅力,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运动元素,在体育运动时深入领略各地特色风情,“旅游+体育”正成为一种颇受青睐的新休闲生活方式。
然而,地方在探索“旅游+体育”发展模式时,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体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旅游化改造的现实制约因素多,跨界融合、部门协同、资源共享、市民和游客导向的设施配套等尤为不足,影响发展实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杨德进直指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旅游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旅游+体育’又与‘旅游+运动’有所不同,需要消除更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约束”。
魏翔提出了“旅游+体育”融合发展需要直面的两个问题:“一是‘重物不重人’,即地方政府乐于举办赛事,建设一批基地、场馆,却忽略了遴选符合本地特色的人才队伍。正确的顺序应该先梳理本地的竞技队员、优势项目,然后再去想做什么样的赛事项目、建设什么样的场馆。二是‘重壳不重核’,即只举办热门、潮流的赛事,比如马拉松,而不考虑体育项目能不能和当地的核心旅游资源、需求、特点、资源禀赋等相匹配,把‘壳’当‘核’运营,最后事倍功半。”
方兴未艾的体育旅游,如何在发展中求新、求深,避免一窝蜂式的“千城一面”,实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1+1>2呢?
“要大众参与,切不可‘为比赛而比赛’。专业竞技是‘金字塔’塔尖,大众参与才是‘塔基’,最终目的是吸引大众参与。”势至体育集团董事长刘大可曾表示。
魏翔建议要做好“一区分、两进退”。“‘一区分’方面,旅游主要针对游客,体育主要针对居民和市民,要有效区分是体育旅游还是旅游体育,进而合理设计产品。‘两进退’方面,一是要甄别当地是体育旅游的输出地还是输入地,输出地指当地居民有很强的体育需求和兴趣,这就需要地方把居民作为游客输送到世界各地;输入地就是把当地当作体育旅游的吸引物,这就需要分析是不是适合做体育赛事。二是要分清主次,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选位和定位。”
“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认为,要注重立足地区实际,打造崭新而独特的旅游品牌,差异化越大,协同力越强,一市一品,一县一特,做好战略规划十分重要。
发展中有突破口
随着体育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逐步显现,我国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指导等方面均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为体育旅游发展创造了积极、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各地也纷纷开始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如,浙江提出,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休闲小镇;京津冀地区借力2022年冬季奥运会,共同建设体育旅游休闲基地;云南紧紧围绕健身服务、高原训练、赛事活动三个重点领域,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康体休闲游、健身训练游和观赏体验游等三大体育旅游类型。
有专家表示,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并不是喊喊口号,走走形式,成功的体旅融合模式应该是借助赛事来塑造区域文化体育旅游品牌,发挥体育赛事的吸引力与辐射力,同时融合其他产业,将体育旅游形成常态化产品,让高影响力赛事成为城市的代名词。
这一方面,国外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很多著名的体育旅游小城都在国际上有很高影响力的赛事或者活动。以新西兰的“探险之都”皇后镇为例,该镇是世界知名的“户外运动天堂”、世界顶级度假胜地,聚集了大量高端户外运动,既有世界一流的冬季滑雪体验,还可尝试蹦极、跳伞、骑行、登山、峡谷秋千、漂流、喷射艇、骑马远足、垂钓、高尔夫等,四季游玩皆宜,每一项运动体验都做得非常极致。通过持续不断打造各种体育赛事,这座1.8万人的小镇每年会接待2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法国赛车运动小城勒芒、爱尔兰香侬等,这些城市都是将体育旅游形成常态化产品,一年四季皆有特色体育运动产品,做大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国内也在进行这一方向的有益探索,如在青海湖畔举办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通过这一项重量级赛事赢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专家表示,我国虽然自然资源丝毫不逊色于国外,同时,得益于强力的政策支持,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国民收入和消费欲望,市场机遇很多。如何运用好自身优势,注重不同业态的有机整合和休闲娱乐性,培养消费者的体育运动爱好,培育好特色体育产业链,打造专业化体育运动聚集地,是中国体育旅游能否落地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