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重庆荣昌:柴烧窑火照亮文旅融合之路

2018-09-02 17:46:29    中国旅游报

 柴烧,指以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主要分为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落灰釉)两大类。荣昌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柴烧制品更是闻名中外,受到许多爱好者的追捧。

荣昌柴烧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市荣昌区当仁不让的文化名片之一。将荣昌的柴烧技艺与文旅融合结合,让非遗结晶成为旅游产品升级发展的动力,用柴烧背后的匠心精神传承珍贵非遗文化,是荣昌文旅融合的新课题。

开窑 匠心烈火成就艺术

据介绍,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以称为柴烧。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柴烧陶有趣之处就是人为不可控,烧制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然形成的落灰,在窑炉内达到熔点形成落灰釉,以及自然的火痕和变幻的色彩。由于荣昌陶土泥料富含微量元素,质细色正,可塑性强,烧结性能好,含水率低,烧失率低,埋藏浅,因此,制成的工艺陶产品秀丽精巧,釉质光润,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

7月15日,在荣昌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的指引下,几十名柴烧爱好者一同到达窑仓,享受特别的柴烧开窑仪式。外观朴实无华、简单低调的窑仓看似不起眼,可是站在它面前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仓门背后,大有乾坤——烈火涅槃,不只是凤凰的经历,也是无数成功的荣昌柴烧精品的必经之路。九天九夜的烈火烧制,工序严格的冷却程序,层层心血,才能让每一件铸成柴烧精品的泥土化作匠心独运的艺术。

上午9点56分,在所有人的屏息期待中,开窑仪式的时间终于到了。在场的所有人无不屏气凝神,跃跃欲试,炽热的眼光追随着梁先才走向仓口的身影。在梁先才与女儿梁洪萍的谨慎指导下,1号仓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有序陈列着的几十件陶器得见天日,陶器上经过高温火苗穿梭交融后留下的痕纹尤具特色,散发着温润的色泽,其呈现出的天然古拙的质地也让梁先才颇为满意。

不过,在柴烧过程中受到天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陶器损坏碎裂。梁先才对此也深表遗憾:“柴烧其实也是‘看天吃饭’,可即使成品率再低,我们也不会降低对品质的追求。”他希望通过吸取经验教训,在之后的柴烧中提高谨慎性,专注到柴烧的每个细节。

不可预知,也是柴烧的艺术魅力之一。成品率较低却更显每一件成功的成品弥足珍贵,既彰显了荣昌陶的价值,也让它的爱好者对它的“成功”趋之若鹜,每一件成品都能让人珍惜。

体验 开启文旅融合新篇

开窑仪式将柴烧制作过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展现给游客,使游客无一不对仪式全程赞不绝口。近距离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出过程,深度体验工序最后一步,听取非遗传承人亲自解说柴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对于游客,也是一种新鲜感十足的旅游体验。

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之旅”,打破了从前走马观花的旅游模式,从游客体验的深度出发,开启了荣昌文旅融合的新业态。

作为本次开窑仪式的参与者,游客小宋向笔者如此表达她的感受:“站在窑仓门口的时候,我才知道传统文化、艺术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东西并不遥远。”她说,近距离接触柴烧成型的最后一步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对出仓柴烧能否成型的关心让她都忘了拍照,“这种全身心关注‘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环节的体验,以前从来没有过”。

“体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一直是一个重要关键词。抛弃“浅尝即止”的旅游模式,将游客的主观体验观感融入旅游过程,实现“旅游不止旅游”,引发游客对于游览内容的思考,是文旅融合的现实意义。此外,对于旅游行程中的“体验项目”而言,游客的参与度提高,也能够为该项目引来更多的关注。

以此次开窑仪式为启示,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荣昌柴烧的“职能转化”产生了新的可能性。柴烧制作和游客体验相结合,在游客的旅游行程中加入相关体验项目,让游客“亲力亲为”地深入了解柴烧和它背后的匠人精神,增加“带入感”,既能够让游客体会旅游的趣味性,也可以为柴烧开拓一条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振兴 打造荣昌陶文化产业

近年来,荣昌陶产业遵循“生态优先绿色优先”发展思路,陶产业聚集效应逐渐凸显。通过建设安陶小镇,走绿色发展之路,挖掘特色产业,以陶产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生态。

在建设“安陶小镇”过程中,荣昌深度挖掘当地陶文化、移民文化、古驿站文化等历史文化,在对老街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提炼与创新,墙体、屋面、立柱等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保留原貌,使用原来的材料。目前,这条400多米的老街已变成“陶宝古街”,陶瓷铺、打铁铺等各种商铺林立。

依托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荣昌陶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随着安富陶艺古镇的重现,当地围绕陶产业的旅游、文化链条不断延伸。现有文创企业40余家、规模制陶企业15家。2017年,陶产业年产值达25亿元,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1700万元。

荣昌区政府也制定了“三轮驱动”振兴荣昌陶的战略。一是人才兴陶。制定出台人才兴陶“十一条”扶持政策,支持陶瓷企业招才引智、陶瓷人才创新创业、陶艺大师带徒传艺等。建设荣昌陶大师创意园,引进国家级、省级陶艺大师7名,成立工作室20余家。建成川渝首个以陶器制作为主题的青少年实训基地,实现陶器制作技术的有效传承。二是文化育陶。投资2000万元改造荣昌陶博物馆,投资100万元修复清代古窑遗址——夏兴窖,与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设立实践基地和研究机构。举办荣昌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陶瓷画刊年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陶艺大师研讨荣昌陶的现代发展和品牌打造。三是产业助陶。建成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微企孵化园,引进陶艺制作设计企业40余户。投资4亿元打造“安陶小镇”陶文化体验旅游景区。引进广东唯美、北京奥福等知名陶瓷企业,全区规模以上陶瓷企业近30家,总产值达到30亿元,带动就业6000余人。

 




 

相关热词搜索:荣昌 之路 重庆

上一篇:旅游市场消费升级 定制师成香饽饽
下一篇:邮轮行业进入调整期,谁能分到中国市场最大的“蛋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