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中常见的副产物,它不仅会影响容貌美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功能障碍。促进组织再生修复、又避免和减少疤痕形成,是人们努力探究的重要课题。1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在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激发无疤痕组织修复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组织修复是动物生存期间面临的常见问题。两栖动物的皮肤承担呼吸和水盐平衡等重要生理功能,其创伤修复必须是无疤痕的,以免损害相应的生理功能而造成致命的后果。与人们熟悉的膜受体、离子通道、转运体等传统膜蛋白不同,孔道形成蛋白是一类非经典膜蛋白。目前对大量存在于动植物中的孔道形成蛋白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细胞毒作用方面,对它们担负的生理病理功能和细胞作用途径知之甚少。
此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研究员张云团队,从云南两栖动物大蹼铃蟾中发现了脊椎动物第一个新型孔道形成蛋白和三叶因子复合物betagamma-CAT,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他们还发现该内源性蛋白质机器具有刺激细胞囊泡化生成,在细胞内吞、溶酶体中形成膜通道并调控其功能的特性。最近,课题组高振华等又深入揭示这种复合物具有激发组织修复的功能。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相比,它不仅可通过加快皮肤组织损伤的再上皮化来促进伤口愈合,还具有减轻创伤水肿,促进无疤痕愈合,同时抵御耐药菌感染的特征。
此项研究,发现了脊椎动物组织创伤修复的未知蛋白质效应分子复合物及新型细胞作用通路,为深入解析组织再生和修复及疤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对研发新的疾病治疗药物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联合会会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