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位于中国西北角的新疆塔城地区已天寒地冻,但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病患求医问药秩序井然。自辽宁援疆“组团式”医疗开展以来,当地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医联体”建设让偏远牧区群众直接受益。
今年以来,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分别与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3家自治区级医院以及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并作为牵头单位与当地8家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
家住塔城地区额敏县二支河牧场的马文英成为“医联体”建设的直接受益者。11月4日,85岁的马文英因胸痛紧急送医。“县医院与地区医院医生远程会诊后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迅速帮我们联系了地区医院并且开辟了绿色通道。”马文英的女儿说,正是因为转诊及时才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医联体建设主要为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领队、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郭传骥介绍,通过充分利用辽宁“组团式”援疆机遇开展同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联体建设,当地不仅加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盛京医疗联盟,还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4家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培训平台。
“尽管目前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有限,实现双向转诊还有困难,但医联体建设也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郭传骥介绍,目前当地已有4名医联体单位医生被送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从组建医疗集团到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新疆已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新疆医联体已经形成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及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成熟模式。
根据发展计划,新疆将在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起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利益共享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区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