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姓军为战使命,打造医疗保障劲旅,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关于强军兴军的系列要求和指示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决策指示,着眼于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以建设全面过硬卫勤保障力量为目标,牢固树立“为战服务、为兵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使命担当,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积极推动医院全面建设,圆满完成“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抗洪抢险、“空降排-2017”国际军事比赛、建军90周年朱日和大阅兵等重大任务的卫勤保障,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谢志仁政委看望住院伤病员)
固根基——牢记使命,培塑过硬作风形象
近年来,武汉总医院严格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有关要求,从严治军、科学建军,牢记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使命,紧紧围绕作战准备和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狠抓全院干部官兵思想意识、作风意识,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努力推进卫勤保障能力建设。该院政治委员谢志仁说,新时代历史使命赋予了军队医院卫勤保障新要求,针对各种形势下卫勤保障特点和需求,切实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和救治水平,医院认真领会中央军委关于“打仗型”后勤牵引部队全面建设的思想,坚持把医院当作战部队来建,当作战部队来带,当作战部队来训,密切围绕“拉得出、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来统筹医院工作。
军队医院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科技干部较多,接受能力强,思想比较活跃。近年来,少数员工为兵服务意识有所淡化,战备观念弱化,业务技能的开展和提高重民用轻军用;受外界影响,个别同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有所抬头。“思想意识指导人的行为”,面对这一些现象,医院党委一班人的态度很坚决,“首先我们要解决全院官兵员工脖子以上的问题,确保政治合格。”该院党委高度重视干部员工政治素质养成和提高,不断丰富学习教育内容,创新学习教育形式,取得了积极效果。
他们从教育引导入手,广泛开展军队根本职能、爱国奉献等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战斗队”思想,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强化战备观念;每年组织新入职人员参观院史馆,了解医院历史,传承武总精神;在聘用人员中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人生观教育、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引导他们明确“军强国安、国强民安”的道理,提高为军队服务的自觉性;多年来医院通过文化的沉淀,结合新时代特点,采取现场讲解、集体学习、观看纪录片、阅读史料、前辈授课、多媒体展示、交流体会,开展学习马廉亭、丁世芳等先进典型事迹,把思想教育工作“由虚变实”,将医院精神文化和干部员工的价值取向融入到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荣辱与共的工作当中。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注重发挥科室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群众性思想工作网络的作用,促进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落实。与此同时,他们根据医院工作实际,贴近工作加强随机教育。他们充分利用周会、碰头会特别是每天的查房和交接班等时机,见缝插针开展随机教育,既讲评业务,也评议医德医风,把思想道德要求融入到制度规定中,并充分发挥军网、医院局域网的宣传引导作用,“三五句话不嫌少,三五分钟不嫌短”。谢政委介绍,近年来,该院尝试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电子监察系统,促进医德医风建设。这几年,该院狠抓医德医风,对官兵、群众的意见建议给予积极回应,对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都会一查到底。医院党委与各科室签订《医德医风建设目标责任书》,与每名医护人员建立医德医风电子档案,制定了配套完善的医德医风教育管理办法及相关奖惩措施,员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
据介绍,近年来,该院组织实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近百场次,全院干部职工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近70万字,基层党总支、党支部骨干轮训千余人次,为战斗力、保障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周赤龙率领医疗队为官兵巡诊)
担使命——主动作为,创新为兵服务机制
该院院长周赤龙认为,军队医院作为国家和军队的战略战役卫勤力量,要始终牢记新军事变革形势下的使命任务,始终聚焦于保障打赢、聚力于服务官兵,要始终坚持“姓军为兵”这一宗旨,着重锤炼卫勤保障能力。他们狠抓院前、院中、院后的全程保障制度,力促伤病预防、战救勤务的全维保障机制,坚持重心下沉,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该院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在落实军人优先基础上延伸服务触角,主动上门贴近官兵,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真正做到“保障对象在哪里,卫勤保障就跟到哪里”。今年开训以来,武汉总医院专家医疗队上高山、进哨所、下班排,深入10余支体系部队,为基层官兵处置训练伤情、宣讲防病常识、开展心理服务,将卫勤保障服务延伸到基层班排。在新兵入伍、新学员入学时,该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专家深入新训任务部队,开展疾病预防宣教。针对体系部队演训任务重、强度大,基层医疗力量薄弱的实际,他们主动与体系单位建立卫勤保障协作机制,在部队举行重大军事演习、开展实战化演练、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医院选派技术骨干全程伴随保障,重大抢救直接与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一次,某部一名学员在训练中突发急病,情况十分危急。医院紧急派出专家驱车200余公里将患者接入医院,经过4天4夜的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据介绍,该院还专门成立涵盖多学科的战创伤救治中心,在多支作战部队建立训练伤监测点,全程了解训练伤发生规律和特点,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陆军某旅官兵经常水中作业,腰腿容易受凉诱发风湿病。该院专家组研究训练伤发病机理,梳理出16条训练伤防治要点及时发放至官兵手中,为部队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官兵生命健康的关爱,就是对战斗力最大的呵护。”周院长介绍,近年来他们着眼服务官兵提升战斗力,出台了系列惠兵服务举措,用刚性制度确保军人优先。该院将专人导诊、专区候诊、专家接诊等服务措施向体系部队官兵开放并公开承诺;军人诊区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军队伤病员持保障卡随到随诊,行动不便的就诊官兵由军人诊区导医全程陪诊;设立军人专区,增设官兵常见病专科诊室、军人候诊厅、军人休闲区和军人挂号、划价、取药专用窗口,使官兵就医更方便。某飞行团领航员孙金龙刚执行完任务返航休整,莫名出现咽痛、持续高烧症状。入院治疗后,他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武汉总医院全力展开抢救,连夜实施腰椎穿刺测颅压、取脑脊液送检、商请外院专家会诊,最终确诊病症。经过40多天对症治疗,孙金龙转危为安。
元旦刚过,武汉总医院肾内科主任任星峰和护士长陈燕带领6名医护人员,来到该科责任制帮带的马房山干休所,面对面了解老干部保健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该院着眼精准保障与体系部队建立“一对一”责任制医疗帮带机制带来的可喜变化。近三年来,该院选取部分临床科室与体系单位建立责任帮带机制。被帮带单位官兵和老干部来院就诊,责任制科室负责协调门诊绿色通道、联系专家、预约辅助检查、安排住院床位。他们对重症患者重点关注,明确由科室主任担任第一责任人,制订治疗方案、出院后上门回访。针对体系部队医护人员少、医疗技术相对薄弱的实际,他们结合不同训练阶段特点,组织医护人员深入训练场巡诊,指导训练伤防治工作。责任制科室定期采取专题讲座、上门授课等形式,帮助部队卫生所医务人员掌握基层官兵和老干部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救、辅诊检查和康复理疗技术;抽调医护人员赴帮带卫生所短期帮带,并接收卫生所医务人员来医院短期进修;指导帮带基层卫生所建立卫生信息局域网,提高帮带部队医疗保障“造血功能”,打通为兵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该院还将服务触角向军人家属延伸,用便捷的绿色通道、优质的医疗资源、暖心的人文关怀全力保障他们的健康。前不久,一名怀有4个月身孕的军属深夜子宫出血,丈夫因在外执行任务未能陪同就医,军人门诊的值班护士得知她的情况后,全程陪她进行检查、安排病房、咨询专家。出院时,这名军嫂感动地说:“在武汉总医院看病让我感受到了军嫂的荣光,为了支持丈夫安心服役,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该院大力倡导的惠兵服务工程,定期组织专家、医疗队下基层,仅去年一年,赴基层巡诊就诊2万余人次,开展健康教育近百场,将救治力量向应急、应战转移,向卫勤聚焦,用优质高效的卫勤保障服务温暖兵心,受到了广大官兵的诸多好评,多次被评为“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保健工作先进单位”。
(对口帮扶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工作座谈会)
葆本色——不忘初心,践行宗旨服务人民
源自人民,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谢政委对我们说,“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到我们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当中。”广西大新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地处祖国南缘,地理位置偏远,优质医疗资源十分匮乏。自2001年起,武汉总医院响应国家和军队号召,与大新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迄今已历经3个帮扶周期,结下了17年的友谊,在当地家喻户晓,成为军地协作的一段佳话。
武汉总医院定期为大新人民医院派去骨干专家、送去先进设备、接收医生进修;大新人民医院大到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小到病区设置、设备购置,都会请教武汉总医院。在大新,眼底病是老年人常见眼科疾病。当地医院眼科技术比较薄弱。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后,医院专门派眼科张文强副主任医师赴大新驻点帮带。得知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的专家过来坐诊,驻地群众口口相传,眼科门诊井喷至平常的5倍。张张文强第一个月就开展复杂眼底病手术近50例。 期间,一位70多岁的壮族老人突发急性青光眼,眼压超过正常值5倍,情况十分危急。在场的眼科医生都知道,如不及时手术,患者极有可能失明。按照惯例,病人只能冒险往南宁或崇左转院。张文强得知情况后,马上带着两名医生投入紧张的手术中。最终,患者视力成功保住。而59岁的黄先生因发现左侧舌缘肿痛、舌根部溃烂住院,经检查确诊为舌癌,同时伴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这些不稳定因素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手术涉及到7个学科范围,其复杂性、难度和风险极大,负责驻点帮带的武汉总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董青山带领团队开展手术,持续奋战近9个小时,成功为黄先生切除了舌头上的癌症病灶,填补了大新县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技术的空白。
17年过去了,虽然武汉总医院几经转隶,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却是对大新人民的大爱情怀。 每逢医院领导调整,总是少不了对口帮扶责任交接;每年医院工作筹划,总是少不了对口帮扶大新计划。2015年初,刚到任武汉总医院不久的周赤龙院长带专家医疗队到大新人民医院“走亲戚”,山高路远,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足足走了4个小时,让他还未到大新,就多了几分“忧心”。“有没有更便捷的转院通道”、“转诊到上级医院最快要多长时间”、“能不能实现与上级医院网络会诊”、“如何让老百姓足不出大新就能享受到可靠的医疗保障”…… 周赤龙开始了沉思。“我们都是一家人,绝不能因为地理环境偏僻和信息技术落后,让老百姓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甚至失去生命。”第二天的座谈会上,周赤龙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来大新路上的种种担忧。他当即表态,帮助大新人民医院建立网络医院,并无条件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如今,三年过去了,大新人民医院只要诊治需要,半小时内就可以与武汉总医院专家实现点对点远程会诊。
“帮扶既要用真心,也要动真情。”谢志仁政委说,只有把老百姓当亲人,才能获得老百姓的尊重和信赖。医院已经对口帮扶大新17个年头,与大新人民的感情没有因为距离遥远而疏远,却随时间久远而弥新。
(该院心血管内科丁世芳主任示范带教)
创品牌——苦练内功,锻造专业学科队伍
周院长介绍,该院始终坚持科学建设这一基础平台不变,将学科体系、人才队伍、特色专科作为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提高遂行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他们坚持以神经外科为龙头,以心血管内科、骨科、急诊科等科室为重点,重点建设,重点投入,重点扶持,使这几个专科脱颖而出,形成了医院自己的优势和品牌。在重点学科的带动和示范下,医院学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颅脑外科的诊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为战时医疗保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周院长说,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学科队伍,医院采取了多项举措,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完善《干部管理规定》,规范了技术人员的培养、使用与管理;对优质团队进行重点打造、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每年选派优秀医疗骨干出国培训进修;积极利用属地教育资源优势,创造条件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鼓励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前沿学术培训班,以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截止目前,该院选聘学科专家100多名,引入高学历人才80多名,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科技干部200多人,成为学科专业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业已形成“大专科小综合”“适度规模、特色突出、全面发展”的发展格局,建成了一批优势学科。
周院长、谢政委不约而同地表示,在新时代,武总人将一如既往地忠实履行使命责任,勇于担当,努力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要求,以更加饱满地激情积极投身到为兵服务的卫勤保障中,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医院全面建设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