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红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王立兵    2018-09-13 10:25:04    光明日报

【高校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把握新时代脉搏,用红色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红色源于革命实践,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及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先进文化特质。它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把红色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大学校园的红色教育主要借助文学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浸染红色基因,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把高校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而创造的红色文化,涵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韬略和理论智慧,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而崇高的价值观,对于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三个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红色文化包含革命先辈的智慧、真诚、执着等先进的理想信念。在高校进行红色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品德塑造功能。在高校进行红色教育,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一代新人。

情操陶冶功能。红色文化蕴涵积极的情感,包括军民之情、战友之情、同志之情。通过红色教育,可以使高校学生感知这些深厚的、真诚的情感,不忘初心、净化心灵。

秉承改革创新,用红色夯实立德树人之本

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高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红色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修枝剪杈。

把握主动权,将包含红色元素的思想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的全领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创新育人理念,拓宽服务内涵,打造一流育人环境,引领学生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创造精彩人生。

唱响主旋律,让激活红色基因的德育实践融入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构建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建好主阵地,将弘扬红色传统的品德修养融入校园生活的全方位。以红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文化阵地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红色基因成为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文化标识。

善用新手段,将高扬红色旗帜的文化涵育融入宣传阵地的全时空。在校报校刊、校园景观、文化走廊、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建设中,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融入红色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

制订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规划。既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又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环节,还包括实践教学原则、实践教学课时等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建立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基地。以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等红色资源为载体,挖掘其育人价值,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让广大师生走进融知识、文化与教育为一体的红色第二课堂,现场追溯历史、反思现实,补充红色营养。

构建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体系。从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提炼“实践点”,从博大的红色资源中提炼“教育点”,实现两者的有机对接,形成课程思政“点—线—面—体”的立体育人体系。

聚焦思想引领,用红色拓展立德树人之道

用红色打好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既要把握时代特点,又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拓展立德树人之道。

遵循心理规律,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解读。当今的大学生已经是“95后”甚至“00后”,认知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选择育人内容时,应突显内容的真理性、时代性、人民性,使红色文化更好地入脑入心,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把握认知特点,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感知。既要以感性材料来启迪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文字、图片、解说、音乐、影像等信息,来触发感官;又要以理性分析增强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内心深处认同红色、热爱红色。

把握情感特征,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判断。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作为教学媒介,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他们去感受、去思考,以收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效果。

适应兴趣爱好,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体验。要建立“红薪网”等红色主题网站,开通“两微一端”红色文化平台,把“红色薪传”“初心”等红色教育成果转化为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触动灵魂。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要用红色文化贯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心中,打好立德树人鲜亮底色,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作者:王立兵,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相关热词搜索:思政工作 红色

上一篇:扶贫手记:增智长志,出路就不愁
下一篇:四川文理学院:铸牢信仰利剑 塑强育人环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