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党的十九大总结实践经验、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的重大课题。”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严实标准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向基层发力、在基层落实,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基层保障力、社会号召力和群众公信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凝聚共识,筑牢党的基层政治“领导力”。思想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历来的政治优势,要始终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是树牢政治意识。坚持把树牢“四个意识”贯穿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从严政治生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抓常抓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好充分准备,保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纯洁。三是浓厚政治学风。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解决党员干部“总开关”的“思想摇篮”, 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建强组织,筑牢党的基层建设“保障力”。基层基础是“桥头堡垒”,落实在基层、落实靠基层。一是建强组织堡垒。党的方针政策的传递落实,需要一个有战斗力的组织堡垒,围绕中心大局,重点实施“好支部”创建“头雁工程”“村级后备队伍培育”“阵地建设”等重点工作,固本强基,从源头夯实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二是规范基础工作。紧扣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新要求,为切实解决抓而不紧、抓而不严、抓而不实的问题,按机关、乡镇园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类别,分片区项目推动,全面推行“5+2+2+1”推进机制、基层党建月结清单、完结报备制度,压紧压实党建责任,着力推进竞进提质。三是强化基层治理。新形势下,基层自治复杂多变,群众是最大的“市场”,必须坚持“三治”融合,深入推进“六联机制”,释放维护群众利益的多元能量,推动落实载体与治理效力相适应。
三、教育引领,筑牢党的基层社会“号召力”。党的建设要不断提高质量、人民衷心拥护,就必须牢固树立适应于本地本领域发展的核心理念。一是善于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周晒阵地,月查手册,两月现场会,季度发通报,半年大推进,年底抓述职的基层党建工作推进机制,以晾晒倒逼、双向通报促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党建责任,抓住“关键少数”这个根本,找准做实基层党建着力点。二是运用“党建+”思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运用“党建+”思维,创新载体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有效克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同频共振。三是紧跟“时代脉搏”。开辟E时代互联网空间,实施党员教育红色wifi试点工程,开通“赤诚先锋”微信公众号,结合党性教育基地“八个一”体验式教学内容,搭建党员干部菜单式、互动式快捷学习平台,集中打造党建引领和服务基层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乡土人才建设的主阵地。
四、从严治党,筑牢党的基层群众“公信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党建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严治党。一是制度笼子扎紧。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导向,牢固树立“两个责任”意识,严明纪律“戒尺”,划清纪律“红线”,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把学习宣传《党章》《准则》《条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筑牢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二是干部管理动真。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严管厚爱,宽严相济“管”干部,推行“负面清单”倒逼干部履职尽力、“能上能下”激发干部履职动力、“暖心计划”凝聚干部履职合力,以干部诉求解决率、工作建议采纳率、推荐干部任用率,来促进社会各界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党内监督常态。坚持党内监督程序化、民主化、常态化,常态运行干部监督“专报+季报”制度,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融入日常、融入生活,旗帜鲜明地支持舆论和群众监督,构建强大监督体系,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