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左手社交右手电商 “闲置经济”渐入佳境?

2018-12-06 22:16:40    重庆商报

  涪陵红酒小镇汽车后备厢集市 受访者供图

  沙龙汇奢品行内回收寄卖的二手商品 受访者供图

  花数千元买来的婴儿安全座椅不受宝宝“待见”,只用了一两次的酸奶机丢了又觉得可惜……“双11”、“618”等电商节的消费狂欢后,“剁手族”冲动采购背后,导致家里不少闲置物品“堆积如山”,不过也催生了“闲置经济”的火爆。

  重庆闲置商品交易市场呈现怎样的情景?“闲置经济”热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市场

  线上线下卖家生意做得欢

  打开叶薇的朋友圈,每天都有数十条奢侈品销售信息,这些产品涵盖包包、鞋子、饰品、手表等。

  与其他的代购微商不一样,叶薇销售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别人寄卖的二手奢侈品。

  早在2008年,叶薇便开始涉足二手商品寄卖领域,在解放碑开了重庆较早的二手商品寄卖店,卖主把家里的闲置物品拿来登记、出售,卖出物品后,叶薇从中拿到一定比例佣金。不过,那时,叶薇聚焦的多为普通产品。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2016年,叶薇转战做微商,同时,把产品也聚焦到二手奢侈品领域。由于在行业内的多年积累,叶薇如今经营的“V家奢品”,每天基本有5笔交易,交易额达到4万元左右。

  “有闲置品处置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了。”叶薇介绍,她的客户中,有的一个月寄卖包包数量达到10个,有些产品还是全新的,但是价格却比专柜新品便宜很多,因此,一些对奢侈品感兴趣,但经济实力又不是特别强的消费群体,就瞄准了二手奢侈品。

  重庆沙龙汇委托寄卖有限公司也把自己的目光瞄准了奢侈品、高端数码等产品,除了寄卖之外,还把业务延伸到奢侈品回收、鉴定、抵押、质押服务。

  沙龙汇相关人员介绍,除了奢侈品,二手商品涉及范围还很广,比如珠宝首饰、古玩等。近两年来市场保持了快速增长,沙龙汇除了线上交易平台外,在重庆商圈还开了3家实体店面。

  “就在上月底,我们在涪陵美心红酒小镇举办了一期汽车后备厢集市活动。”美心集团总裁助理杨孝永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城里的有车一族可以将家中闲置的旧书籍、旧玩具、旧衣物、创意饰品、艺术收藏品、手工艺品等带到红酒小镇来进行置换、售卖,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培养孩子变废为宝的练摊能力,乡村的村民也可为腊味、柚子等“土货”新增一个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了“城乡联动”。

  杨孝永称,自去年启动首届汽车后备厢集市活动以来,美心集团已在红酒小镇不定期举办了十余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也为周边的景区、民宿、餐饮等集聚了更多人气。杨孝永透露,目前,美心集团正在与市内旅行社进行洽谈,让旅游者组团参与其中,盘活“闲置经济”。

  资本

  互联网巨头入局二手市场

  传统二手市场(跳蚤市场)中商品受困于流通渠道窄、市场范围小、展示空间有限等局限,加之大量电商和资本的推动,“闲置经济”已逐渐从线下向线上扩张。越来越多的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由巨头们的“包装”迅速占据了消费者视野。一时间,国内闲置电商交易平台“硝烟四起”。

  今年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投资二手手机回收平台回收宝,双方将在多个场景和业务上深度合作。而阿里巴巴旗下“闲置经济”的旗舰“闲鱼”去年11月也宣布将既有的线上社区“鱼塘”打造成线上线下结合面向100座城市的真实社区。

  腾讯此前也与58达成协议,不仅向二手电商平台“转转”注资2亿美金,还在微信钱包仅有页面上为转转提供了高规格的流量支持,将数亿的微信用户导流到转转的二手交易平台之上。有了腾讯和资本加持的“转转”,在今年世界杯期间不仅上线了微信小程序,而且开始疯狂的曝光,并快速成为与“闲鱼”抗衡的巨鳄。

  去年底,京东发布二手电商品牌“拍拍二手”,主营三大业务:回收、优品和个人闲置交易。今年7月,京东与老虎环球基金一起领投了电子产品回收平台爱回收1.5亿美元。

  此外,业内不同研究咨询机构皆预测二手垂直市场动辄数千亿甚至过万亿的规模,让创业者疯狂涌入。以3C数码、奢侈品、日用品为主要板块的垂直类二手电商也开始逐渐在市场上抛头露面。

  前景

  后年市场将达到5000亿元

  据商务部的统计,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48万亿,连年攀升的消费数据背后,也对应着大量的闲置物品资源,二手交易的供给将迎来大爆发。有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产生价值超过30万亿的潜在存量闲置商品,如果其中有5%的商品最终以平均4折成交,至少是一个5000亿元的庞大市场。

  中国闲置奢侈品市场规模在近几年也呈现着阶梯式跨越,2016年国内闲置奢侈品交易规模达400亿,2017年则达到800亿。在“闲置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奢侈品也顺应潮流加入闲置品大军之中。

  3C领域的消费迭代也正在加快。以手机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居民手机更换周期已经从18个月缩短至15个月,消费者两年内更换手机的比例达到了44.34%,有超过83%的用户家中囤积着2台及以上的废旧手机。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仅为4.59亿部,同比下降4%。智能手机结束出货高速增长期,正式进入存量时代。随着部分单品供给和消费饱和之后,二手交易迎来拐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在赶集网,每天有几十万条与二手物品交易相关的帖子发布,而且该数据正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

  2017年,转转用户成交单量突破5698万单,成交金额总额突破210.64亿元,相比去年增长约200%。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消费者规模增长率超过55%,近0.76亿人已成为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消费者。

  瓶颈

  先天存在信息不对称缺陷

  由于二手交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先天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缺陷。

  半个月前,小雨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花7000元买了一个包,刚刚收到就在卖家的催促下确认收货了。但是隔天去做保养时,被告知这是个假包,而卖家已经拉黑了她。虽然最后通过律师沟通几次之后将钱要了回来,但提到这段经历,小雨依然很生气。

  融360发布的报告显示,有些卖家会在网络上租借二手交易平台的账号用来交易,还有人在公然出售、出租实名认证的二手交易平台账号。此外,还有不少专门为卖家刷好评、点赞的群聊存在。无论是刷好评还是租借账号,卖家都是为了获取更有助于卖货的身份,更容易获取买家的信任。

  对卖家来讲,最常见的当数退换货时商品被掉包了。朱晓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出售了一瓶绝版香水,可是买家收到货后却说香水变质了要求退货,没有经验的朱晓就同意了退货。可是收到买家寄回的香水才发现,完全不是自己卖出去的那瓶。朱晓将这段经历发到了社交平台上,超过一半的人都表示自己被同样的方式坑过,即使向平台申诉,如果没有证据也很难得到平台的支持,现在只能是售出商品概不退换了。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非在线二手交易用户不使用在线二手交易的首要原因中,“抵触使用二手商品”占28.9%,“认为此类APP假货泛滥”占20.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大部分用户知道在线二手交易平台,但对二手商品和交易平台缺乏信任感导致许多潜在用户暂时持观望态度,有待行业的挖掘。

  纵深

  提升市场保有量 行业规范需加强

  在沙龙汇奢品行工作人员看来,二手商品交易,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市场保有量。 近两年来,重庆的奢侈品品牌不断入驻,二手产品有所提升,但是整体而言,行业进入者也较多,市场保有量仍有待提升。

  曾涉足二手商品寄卖的姚女士也深有体会,去年7月,经过市场调研后,她在观音桥开了一家日用品寄卖行,主要从事个人生活中闲置物品寄卖,如服装、鞋帽、饰品、包包等以及个人创意作品、商铺尾货、企业库存等。结果,在开业半年内,前来寄卖的人没有预想的多,且一些人把家里不要的东西都拿来,自己的寄卖店差点变成了废品回收站。“寄卖物品少了,商品流动性就差,购买人员每次挑货都是同样的内容,生意冷清在所难免,做了半年,最终不得不关门。”

  V家奢品叶薇也表示,普通商品的二手寄卖利润非常低,例如原价几百元到上千元的衣服、鞋子,二手寄卖也就几十元到100多元不等。二手奢侈品也是近几年才有所好转。

  在叶薇看来,除了市场保有量外,行业规范也是一大问题。当前二手商品交易几乎没有准入门槛,进入者众多,圈子比较大,行业缺乏规范化,这也让整个闲置市场变得泛滥化。比如,目前在产品鉴定、商品定价等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一些大型平台来说,入驻平台的个人卖家并不在工商登记备案的管辖内,工商部门无法对此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管。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授姜维表示,“闲置经济”起源于“跳蚤市场”,长期以来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商品描述、鉴别成本过高。如今,通过虚拟技术,已经突破传统闲置市场的时空限制。未来,平台经营者、商家可通过AR、VR等虚拟技术手段,让对商品的描述更加还原于真实,降低信用风险。“谁率先掌握这一技术,谁就抢占了先机。”(严薇 孙琼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央行处理602起拒收现金行为 558起已按要求整改
下一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汽车行业还需几个升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