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0月31日,除ST长生外,深市2,126家上市公司按期对外披露了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深市公司主动适应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大局,聚焦主业和实业,稳健经营、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平稳增长,公司质量稳中有升。2018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4,284.17亿元,同比增长15.65%;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6,038.11亿元,同比增长9.54%。
分板块来看,以国有企业和蓝筹企业为主的主板公司受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明显,在收入规模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盈利能力持续增强。47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2,013.07亿元,同比增长10.75%;合计实现净利润2,899.82亿元,同比增长11.46%。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板公司得益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质增效驱动持续增长,收入规模增长表现突出。918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912.11亿元,同比增长16.45%;合计实现净利润2,288.39亿元,同比增长7.51%。创业板公司业绩增速放缓,73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358.99亿元,同比增长15.88%;合计实现净利润849.89亿元,同比增长3.15%。但从中位数来看,创业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中位数分别为17.90%和9.58%,优于或近于深市整体水平。
从公司属性来看,随着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有资本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和深化,国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深市417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0,714.69亿元,同比增长12.72%;合计实现净利润2,231.29亿元,同比增长18.32%,收入和盈利增速均高于深市平均水平。
从行业角度看,供给型传统行业活力复苏,居于产业链中上游的周期性行业展现出较强的相对优势,石油石化、煤炭行业净利润增速开始回升,钢铁、建材、化工行业效益持续向好。与此同时,下游行业业绩出现一定分化,消费需求扩张不及预期,食品饮料、旅游餐饮、家电、纺织服装净利润增速出现小幅回落。
从经营效能看,深市公司经营整体保持稳定。2018年前三季度合计发生财务费用1,366.99亿元,同比增加14.70%,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但基本与营业收入增速保持同步;报告期末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为63.19%,较年初下降3.25个百分点;存货余额合计43,459.34亿元,较年初增长16.77%,略高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商誉期末余额合计9040.50亿元,较年初增长9.94%,商誉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年初增加0.0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