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营造农村清朗消费市场环境

赵永平    2018-10-01 22:50:50    人民日报

       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今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5%,增速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

  消费红火背后,问题不容忽视。在西部某县一个贫困村走访,全村只有一家便利店,走进店里,一些商品似曾相识,“金龙鱼”标成“金龙油”,“旺仔”成了“旺奶”,“山寨”商品不少。这些年来,类似现象频频曝出,一些农村假劣商品傍名牌,名称相近、包装相似、以假乱真,令人防不胜防。西部某市发布的一项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商超假货问题严重,有66%的用户在乡镇线下超市买过假货,其中食品占一半以上。

  有关部门整治农村市场,年年喊打,为何“李鬼”仍屡打不绝?

  与城市市场不同,农民维权意识相对不强,再加上不少农村位置偏远,处于监管力量够不着的盲区,让假劣商品有了滋生土壤。

  监管不到位,治标难治本。一个商品多头管,有的部门管价格,有的管生产,有的管市场,职能交叉,年年打假,集中治理一阵风,假货躲过风头,又慢慢冒出来,刚打完旧假,新假又冒出来。

  缺乏长效监管机制,农村市场难净化,违法成本低,利益大,致使一些不法商贩动起了“上山下乡”的歪脑筋,一些农村地区成为“消废市场”。

  从温饱到小康,广大农民正迈向发展型消费。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让农村消费真正旺起来。

  激活农村消费,要靠常态化机制。一方面要深化改革,消除市场监管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弊端,因地制宜,健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督网络,不断压缩农村制假、售假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决不允许假冒伪劣在农村滋生蔓延。严惩坑农才是护农,不论制假者藏得多隐蔽,都不应成为假劣商品滋生的理由,相关部门应明确职责,基层监管力量下沉,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追究责任,让制假、售假者无处藏身。严把市场准入关,对生产经营者实行严格资格审查,把住市场流通关,让产品来路正、去路清,从源头、根子上想办法,让合法经销者安心经营,让农民买得放心。

  激活农村消费,要引导健康消费需求。伴随消费升级,许多农民不仅追求吃得饱、吃得好,还追求文化、健康等高质量生活,不能把农村市场跟“低质”“廉价”画等号。这需要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延伸覆盖,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农村市场拓展;推动具备条件的乡镇将商贸物流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加工等有机结合;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优化整合存量设施资源,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

  为农村营造一个清朗、放心的市场环境,让农民消费不揪心,农村消费才能越来越旺,才能提升农民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 环境 市场

上一篇:一批新规10月施行:提高个税起征点 招聘不能限户籍
下一篇:聚合各方力量,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