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做实体经济“推进器”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再创新局面

李春晖 刘小菲    2018-12-13 16:24:32    中国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元年。资本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其改革开放进程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一年里,发行制度、退市制度等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沪伦通实施在即,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举措,将有效提升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社会资金“脱虚向实”,让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基础制度持续完善 市场化水平再度提高

以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分红、退市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内容。在2018年,多项基础制度改革迎来了突破性进展。

股票发行注册制终于要来了。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中表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注册制是国际上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发行制度。业内专家认为,注册制在科创板试点,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去行政化”道路上更进一步,市场化水平再度提高。

但是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须有严格地事中事后监管相配合,以及顺畅的退出机制和良好投资者保护制度。今年11月1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步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A股重大违法退市新规正式落地。业内专家认为,新规最大的亮点是将重大违法情形做了细分界定,划分为证券类重大违法和社会公众安全类重大违法,又对二者的具体情形予以明确,使重大违法退市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同时,新规还将退市周期缩短、退出程序简化,对于退市公司的重新上市也做了更加严格的限定,极大地提高了退市效率,增强了退市制度的威慑力。

纡困民营企业 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为推动经济增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为支持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措施。11月9日,证监会修订发布《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此次修订后,允许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或募集资金投向未发生变更且按计划投入的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不受18个月融资间隔限制,但相应间隔原则上不得少于6个月。此外,通过配股、发行优先股或董事会确定发行对象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的,可以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修订对于面临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民营上市公司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10月,证券行业11家证券公司宣布拟共同出资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预计总规模1000亿元,主要用于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等流动性风险,支持具备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走出困境,持续健康发展。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将在优化监管制度、拓宽股权债权融资渠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双向开放不断推进 增进与全球市场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体系、MSCI扩权、新批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外国投资者参与A股交易范围进一步放开……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推进,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筹备已久的“沪伦通”也有望于年内落地。12月4日晚间,上交所发出公告,对中国国际金融(英国)有限公司予以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英国跨境转换机构备案。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沪伦通或将在12月14日举行揭牌仪式,届时将公布入选的中、英企业名单,在明年1月后开始正式交易。

业内人士认为,“沪伦通”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资本市场,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基础制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沪伦通”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规范经营。

未来,在“沪港通”的基础上,中国资本市场将不断地与世界其他市场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部门发布渤海整治计划 确保三年见实效
下一篇:脱欧担忧再度升温 经济形势面临大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