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中国“深蓝”经济全面加速 海洋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2018-09-19 17:16:04    经济参考报

  图为“大洋一号”起航执行中国大洋第48航次科学考察任务。记者 李紫恒 摄

  图为广西钦州市龙门港七十二泾内的海上大蚝养殖基地。记者 张爱林 摄

  用4D数字化技术模拟的数字海洋、在深远海建立的海上龙宫、千万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一批海洋黑科技在2018东亚海洋高峰论坛上亮相,彰显着中国海洋发展的活力。

  在数字海洋、透明海洋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海洋产业正从传统产业转变为向科技要潜力、向远洋要资源、向业态创新要未来的创新性产业。

  科技为海洋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正加速海洋科技创新,快速挺进“深蓝”。

  在近日举行的2018东亚海洋高峰论坛上,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说,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已构建了系列化水下运载器,包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等,帮助科学家进入深海、探测深海。

  今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迄今年龄最大的乘客。82岁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乘坐“深海勇士”号下潜到1400余米的深海,发现了冷泉生物群和冷水珊瑚群,为全面认知南海深部提供了崭新的材料。

  据了解,“深海勇士”号国产化率达到95%,成功实现了潜水器核心关键部件的全部国产化。与国际同类潜水器相比,在电能、潜浮速度、声学通信和自动控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

  事实上,人类走向海洋的每一步都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正是海洋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海洋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有关研究显示,全世界90%的渔业产量来自海洋,全球1/4的生物生产力和1/4的石油天然气都来自海洋。除传统资源外,新的资源还不断发现。

  于洪军表示,“现在,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已基本成形,也有了深海技术装备研发平台,从研发到工程样机,到性能测试、规范化海试,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很多单位都在同时做。”

  从蛟龙到海龙、潜龙再到未来的“六龙计划”,我国一直没有停止对深海探索的脚步。目前“蛟龙号” 载人深潜已突破7000米大关,理论上其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海洋是资源丰富而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宝库,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随着大陆架和浅海油气资源逐渐枯竭,人类势必将追求能源的目光投向深海。据法国“航海与潜水”网记载,目前全球民用无人深潜器中,90%是石油公司用来找油和气的,而一些国家也正在开发新能源“可燃冰”。

  目前,发展深海经济已成为各沿海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相继出台了国家战略计划,加大了对深海科技的投入。而我国撒向深海的巨网也已全面铺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显示,海底“可燃冰”勘探开发、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等技术将是我国海洋研究的重点。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盛宴。

  对我国来说, 作为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疆域和1.8万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发展海洋事业大有可为。

  业界认为,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明显。首先,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优势突出,可助力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其次,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的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第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吸纳高素质劳动力。

  不过,目前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仍受到发展实力、客观条件等因素制约,急需在新时期重点研究与突破。

  以水产养殖为例,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但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了环境、病害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在此次论坛上指出,建设海洋牧场是中国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杨红生说:“目前,全国已有6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杨红生认为,要加强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牧场管理信息化、生物驯化、自动化采收等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海洋牧场从近海向深海拓展。

  而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刘明也曾撰文表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同时仍面临诸多风险。其中,陆源入海污染压力仍然较大,而海洋灾害也对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海洋经济成经济新增长点

  蓝色的海洋正在孕育更多可能。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原本汹涌澎湃的大海,变成了潜力无限的聚宝盆。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7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

  据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张占海介绍,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稳中向好,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0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919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6%、38.8%和56.6%。

  具体来看,海洋生物医药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滨海旅游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4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海洋电力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海上风电项目也在加快推进,新增装机容量近1200兆瓦。

  显然,在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调整的阶段,海洋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海洋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也让众多沿海省份纷纷提出了海洋经济的发展路线图。

  据统计,山东、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发布了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海洋经济的相关方案,涵盖海洋信息化建设、海洋新兴产业等各个方面。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大学共同发布的《2018年海洋经济蓝皮书》显示,中国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格局基本形成,重点海洋产业集群初见端倪。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到2035年,力争实现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推动一批涉海企业全球布局,从而占据全球海洋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相关热词搜索:长点 经济 深蓝

上一篇:部分上班族通勤现状调查:出站及市内路程耗时长
下一篇:2018中国银行家论坛在京举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