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认证登记产品达12.2万个。同时,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已有21万个规模以上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
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政策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成为工作重心,农业的质量、品牌、效益稳步提高,质量兴农不断迈上新台阶。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升级,人们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已经从关注“有没有”“够不够”到关注“好不好”“优不优”。
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以数量“论英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为此,农业农村部将今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启动了八大行动,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介绍,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各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新制定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02项、农业行业标准125项。稳步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认证登记产品达12.2万个。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质量兴农的首要一环。“过去,我们对农产品的监测指标是94项,今年增加到122项,增加29.8%,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涵盖性进一步提高。”广德福说。
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共组织两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监测参数增加近30%的情况下,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了97.1%。
“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可以负责任地讲,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广德福说。
质量兴农标准先行
前不久,“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在山东寿光挂牌成立。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建设的这个中心,未来将成为我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和研发中心、蔬菜质量安全评估和预警中心、蔬菜品牌培育和品质认证中心、蔬菜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中心,成为全国蔬菜产业技术信息的汇集地、发散地,全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制高点。
而这只是我国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冰山一角。
标准是质量的核心,质量兴农首先要标准先行。随着各类农业生产标准的确立,我国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共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695项,其中国家标准6678项,农业行业标准6017项。国家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1548项,饲料安全标准67项,检测方法等标准757项。
数字背后,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执法有标可判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奠基石。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农村部正抓紧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旨在建立一套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相适应的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
“未来,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制修订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饲料卫生安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农产品品质营养标准,清理、废止与农业绿色发展不适应的标准和行业规范。督促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账,同时以生产技术规范制定为基础,加快绿色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广德福表示。
走创新兴农之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加大监管力度,随后深入开展了农药、“瘦肉精”、兽用抗生素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76万家次,查处问题22877起,责令整改8957起,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核心是把专项整治和日常执法监管结合起来。”广德福说,我们考虑重点是在严防、严控、严查、严检、严打这五个“严”字上下功夫。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安华建议,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产业链都要保障质量安全。
走质量兴农之路也要走创新兴农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只有加大科技创新,为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流通提供科技支撑;强化制度性供给和创新,探索健全质量兴农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才能在质量兴农的道路上迈开实质性步伐。
为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近年来,各地努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300万个,全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2.32亿亩,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以上。而这将成为支撑质量兴农的重要推动力。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还需一支专门服务‘三农’的队伍。首先,从生产层面而言,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何安华表示。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