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又是生产力,它是一个地区有效开展交流与合作、参与竞争的重要依托,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武汉市营商环境不断改善,2017年以来,全市呈现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狠抓作风,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许甫林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2017年7月,武汉市出台了《关于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通知》(武政规〔2017〕19号),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营造了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武汉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放宽市场准入,积极营造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全面清理工商登记注册规范性文件,保障各类投资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比如,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按照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开展在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实行“零审批”试点,做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打造产业项目、建设项目和土地供应等3个绿色通道,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治理,推广应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平台,推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探索建立综合审查机制。下放审批权限,减化审批流程,建立重大项目审查“绿色通道”。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2017年以前招商引资的项目已开工193个,开工率76.9%;2018年招商引资的项目开工(开业)28个,开工率27.2%,完成投资(资金投入)28亿元,有望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武汉市纪委在十三届三次全会、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暨组织部长会议上,释放出武汉狠抓作风建设强烈信号——今年,武汉市将把治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作为治理“新衙门作风”的着力点,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将“零容忍”。
“今年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基层作风巡查主题,以市级党政机关、基层站所为重点巡查对象,以影响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涉企涉才政策落实情况、干部作风问题为巡查重点,逐一巡查、逐项督促整改,从而切实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武汉市纪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凡是武汉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人才有投诉的,要第一时间调查;经调查属实,有违反规定的,一律严肃处理,真正做到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
2017年11月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全市必须按照统筹规划、创新驱动、集约集成、优化服务的原则,通过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建成市级政务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天候、全过程的一体化“网上办”平台,实现“网上办事为常态、网下办事为例外”目标。
留住人才,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据悉,目前武汉市发挥科教优势,正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金字塔”体系。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围绕构建多层次、全产业的人才“金字塔”,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引进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级全球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商界领袖,不断做高人才“塔尖”,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和国际性人才高地。创新实施“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集聚海归精英和杰出校友,做强人才“塔身”。扎实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武汉工匠”计划,筑牢人才“塔基”。为吸引人才留汉,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提出,“留住大学生,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一定要‘刻意人为’”、“大学生是创新创造能力最强的一批人”。
2017年以来,武汉市密集出台了吸引大学生留下的政策。2017年3月,武汉推出专项政策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本科以上可先落户后就业。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人才安居住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
环境好了,企业纷纷“点赞”
“我们是一家高科技企业,人才引进是非常难的,武汉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为营商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没有武汉市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空间,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5年前,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是武汉市创建“中国软件名城”的重点企业。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武汉市良好营商环境的带动下,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累计缴税额超过1.21亿元,荣获中国服务外包最具竞争力企业、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100强、通信服务用户满意单位、武汉市大数据企业和武汉市服务外包先进企业等多种荣誉。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是湖北省内生产能力最强、生产剂型最全、生产品种最多、资源最雄厚的医药企业,跻身全国医药工业30强。“我们在医药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得到了武汉市的大力支持,一个企业再强,如果得不到当地政府支持,想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有今天的业绩得益于武汉的营商环境。”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坦言。
4月8日,武汉市首张“证照分离”备案事项在武汉开发区办结,留汉创业大学生于恩栋成为首个受益者。于恩栋2011年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在汉创立了180家“煎饼王子”餐饮连锁店。于恩栋拟在武汉开发区经开永旺新建一家形象店。4月8日,他提交相关资料后,当场领到《食品经营备案通知书》。“过去建一家新店,拿到营业执照后,还需向行政审批部门提交申请资料,经相关部门现场查勘达标后颁发经营许可证后,新店才能开业,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0个工作日。”于恩栋说,武汉开发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小餐饮由审批改为备案,只需提交申请表、填写承诺书后当天即可领证。“早一天开业,意味着直接节省了一天的运营成本。”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变化,企业都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再出发,打造江城营商环境“升级版”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让“大武汉”成为创业天堂,着力为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埋头为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新政。
2017年以来,武汉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新政,推动营商环境发展。除了前述各项《通知》外,还有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的“黄金30条”、硚口区政府专门制定的《创最优营商环境行动计划》,等等。此外,经济开发区还在武汉市率先出台《“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取消办证一批、改为备案一批、承诺办证一批、提高透明度一批、严格准入一批”的“五个一批”证照分离改革,将95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改革试点,首批25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已正式启动。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今后,武汉市将继续围绕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武汉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新发展活力,打造江城营商环境“升级版”。
具体来说,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业务数据信息实现实时互认共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市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办理率达到99%,全程“网上办”事项达到60%以上,基本实现网上办事常态化,实现“群众少跑路、数据多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