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流量漫游费何时取消? 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回应了

2018-03-06 09:37:09    中国新闻网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等。5日晚间,中国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先后回应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提速降费”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紧推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3月5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看到这个是不是很兴奋?

毕竟,近几年,从看新闻到视频电话,甚至在线玩直播和看电影,大家手机上网花的时间越来越多,流量需求也越来越大。

资料图:用户在使用流量看视频。中新网程春雨 摄

用数据说话。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7.72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53亿,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提高至27小时。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775M,是2016年的2.3倍。

这个大礼包何时能发到百姓手中?

3月5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切实落实提速降费新措施,不但要取消流量‘漫游’费,还要降低流量资费水平,年底前,两项措施加在一起,移动流量资费下降30%以上。”

三大电信运营商随后在5日晚间先后向记者表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提速降费政策要求。中国电信还表示,立即行动,确保相关举措全面尽快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能信息服务。

中国移动还表示,全力以赴、抓紧推进取相关措施要求落地实施。同时,认真做好客户服务,加强产品和业务创新,以实际行动降低客户通信消费成本,促进薄利多销,让客户和企业切实受益,为客户、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中国联通称,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把提速降费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将继续深入落实聚焦创新合作战略,建设精品网络、创新营销模式、降低资费水平,以实实在在的企业行动,让亿万用户共享行业发展成果。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那么,何为流量“漫游”费?

据苗圩介绍,降费方面,电信用户资费在不断下降,三年来,宽带用户资费下降了90%,移动用户资费下降了83.5%。苗圩还表示,对于区分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这种计费方式,网友意见反映强烈,所以提出了取消流量“漫游”费。

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流量“漫游”,可理解成“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区别。

记者注意到,不少网友在中国政府网留言,就提到区别本地和全国流量的事情。2月4日,网友王云峰在中国政府网留言“现在电信运营商很多优惠流量都是省内流量,出了省都用不了,又得重新购买流量包,建议取消省内流量和国内流量的区别”。

资料图:各种手机客户端都需要使用流量。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不止一位用户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套餐内还有剩余流量,可是去了趟外地,就产生了额外流量资费。其实这因为他们套餐内流量系本地流量,取消流量“漫游”费有望根本上解决此事。

“本地流量大多是一种优惠价格流量,但用户对此争议较大,其本质是想用本地流量的价格享受到全国流量的服务。”项立刚称,“受政策影响,未来‘本地流量’或退出历史舞台,这在技术上不难实现。”

流量降费会不会打折扣?

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目前三大运营商流量价格普遍集中在30元/G。比如,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流量可选包中,均为30元包1G流量,中国联通为30元750M流量。如果降30%,流量价格每G约21元。

需指出的是,上述流量均指无其他附加条件的全国流量,如果是套餐流量或本地流量,价格将更低。

资料图:沈阳市民在公交车上免费使用4G网络上网。中新社发 于海洋 摄

“现在一些套餐,138元包括3G流量,受降价影响,未来可能是138元包括4G流量,流量资源增加了30%以上。” 项立刚举例称,总之,未来用户在同样通信费用的支出下,可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服务。

项立刚还表示,流量资费降价的可能性非常大,降价空间也存在,这种降价方式符合运营商的发展,也切合用户需求,因为消费者对流量的消耗越来越大。(记者 吴涛)

相关热词搜索:漫游费 中国移动 流量

上一篇:师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
下一篇: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今年有望实现重大突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