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玉剑(四川美术学院) 阡陌 版画 |
奚传绩(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教育部高中课标组组长、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高校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是为普通的美术教育、提高公民艺术素养的教育服务。中小学美术教育是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全国教师作品展促进了两支队伍的交流,特别是促进了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
我们这一次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提出一个新概念叫“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问题要回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到底有哪些可以依据的,要把它具体化。研究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到底体现在哪里,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那么美术学科最本质的价值在哪里?在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里面,我们反复讨论,教育部已经反馈过一次意见,我们又重新修订了一次意见。我们对高中美术教育把它概括为五个核心素养:图象结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从我们的认识来讲,对美术本质的价值观念我们泛化了。过去我们把美术教育的价值套用文艺学的概念,什么审美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等。为什么我们叫美术表现,不叫美术创作。从逻辑学来讲,美术表现的概念是大概念,美术创作概念是一个小概念。另外涉及到美术的性质,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修订课程标准的时候,对课程性质除了提出美术的人文性,是一种文学艺术的门类,我们当时就想提工具性,但是当时不被认可。我们这一次明确讲,它既是文学艺术重要的门类,但是又具有工具性的特征。为什么呢?美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鲁迅从苏联回来谈苏联的印象,里面附了很多的图片,他说:图画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这跟我们现在讲“美术是一种视觉语言”是完全一致的。比如前段时间南京某医院给一位聋哑人做一个大的心脏手术,主治医生有一点美术表现功夫,画了一个手术的流程图,一看他就不害怕了。所以我们现在美术表现范围是很宽泛的,它既是艺术又是工具。
我们现在所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的思想要物化,甚至要有立体的模型来表现,所以我们坚持“美术表现”。美术创作包括大学师范美术专业的老师,不局限在纯美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美术教育。
当然,我们还要找前进、努力的方向,包括我本人在内,要补短板,一个是人文底蕴,一个是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