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头条 > 正文

“扮官”的戏精何以能屡屡成功

胡印斌    2017-11-21 17:30:03    中国青年报

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实现“同频共振”。

------------------------------------------------

一个名叫林智双的福建青年,命运在今年8月底陡转,福建省直机关工委官网发布消息,称“‘林智双’不是省直机关工委干部,有关其人的新闻报道均为不实信息”。之前多年,他成功地扮演了官员和媒体人,不仅介入具体事件,帮人“疏通关系”,还现身各大场合,秀出多张与省级、厅级领导合照。他以媒体人身份署名的不少稿件,都刊发于某网站舆情频道。(《中国青年报》11月20日)

又一个沉迷于虚幻身份、长袖善舞的假官员被剥去了画皮,暴露出本来的面目。

就在前两天,据澎湃新闻报道,2017年6月23日,国务院参事室发布声明称,近期,一个名叫“上官凤笠”的人自称国务院参事、将军,牵头组织“幸福大中华”,面向全国招收18岁至65岁会员”,并收取“会费”。国务院参事室声明表示,此人系冒充国务院参事从事社会活动,其种种行为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目前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保留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类似的骗子还有很多,并且屡屡得逞,而从相关报道披露的情况看,这些人的骗术并不高明。就说那个“上官凤笠”,无论是从装束,还是从其“组织”的名号看,均明显违背常识,识破并不困难。即便一下子看不透,问问“度娘”也会获得满意的答案。而这个林智双就更搞笑了,一张名片、几幅合影还有网上几篇身份可疑的文章,能说明什么?

然而,这些“扮官”的戏精们还是堂而皇之地在江湖上游走,且每每能够收获外界的认可,并在长期的游走中,施施然登堂入室,在伪造的身份角色中招摇撞骗。这未免让人疑惑:为什么总会有人假扮官员?为什么这些假官员总是能够成功?

其实,在林智双“走江湖”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人产生过怀疑,然而,很多时候,也只是止于怀疑而已,并无人或机构去深究细察。至多,也是与其接触过的人的一点私下观感而已。即便今年3月,他曾因招摇撞骗而被拘留过5天,好像也并没有太大影响。

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存在侥幸的因素,比如当下社会环境比较宽容和宽松,社会流动较快,人们的角色身份常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个多日不见的人忽然有了某种机缘,旁人也都习以为常,甚至乐见其成,将其视为一种成功的“逆袭”,予以特别褒扬。泥沙俱下之际,出现个把招摇撞骗者,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除此之外,恐怕还是与时下的官场生态有关。一般情况是,公众并非缺乏识别“假官员”的能力,而是缺乏对“真官员”的约束。每一个“假官员”的背后,都闪烁着官场的逻辑与行事准则,都可能与真的官员实现“同频共振”。以与官员合影而言,好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搞清楚是真是假,很多骗子正是用这个伎俩上下其手、屡试不爽的。

何况,这些“扮官”的骗子有时候确实也能办成一些事情,这也使得很多人往往并不特别在意真假,只求办事,只要能够办成事情、疏通好关系,管他是真是假。因为工作关系,我也见识过一些假的“媒体人”,这些人在基层往往很吃得开,因为他们真能在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老百姓有事找他们,有时候比向政府反映更“灵验”。

可见,在官员依然掌握巨量政经资源,官场与民间依然存在壁垒,缺乏有效互动的语境下,“扮官”的骗子注定会有生存的土壤。林智双也好,上官凤笠也罢,不会空前,也不会绝后,他们的“神通”虽然被收了,但还会有后继者依样学样、长袖善舞,继续游走于庙堂与江湖。

因此,若想彻底杜绝此类招摇撞骗的“扮官”者,除了严厉打击,并使一体周知之外,还需要持续扩大政务信息公开,打破封闭的政治生态,祛除神秘化的雾障,明确权利与权力的边界。如果权力运行公开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了,有了不解、不满也能顺畅沟通了,这些假的泥偶当然就不会有市场了。

 

相关热词搜索:扮官 戏精

上一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
下一篇: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