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2016年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的个人信息被至少泄露了5次。
实际上,公安部实施身份证升华电子化,实则彰显对公民信息安全的最大保障。很多时候,推行了十余年的身份证,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信息泄露与被盗用现象,令人倍感无奈,而公安部实施证件(身份证)电子化,不是“克星”,胜似克星。此将扭转信息被动泄露格局,减少公众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然而,尽管身份证电子化是未来趋势与公众期待许久的电子产物,也要在身份证使用中注重管理与防范。为规避平素个人信息发生泄露,应对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手机、电脑、及其他个人信息等,公众应自我戴上“紧箍咒”、多重看管,切莫通过邮件等方式无意告知他人,造成后院起火殃及池鱼。
顾虑并非毫无根据。近年来,君不知有几多善良者,被美丽谎言所骗后涕泪交加与现实无常。如银行取现卡号密码被盗;他人使用证件,信息泄露等现象,实际给个人造成经济伤害与精神打击者不乏其例。据2015年12月4日《华西都市报》报道:银行卡、身份证都在钱包里,存款却不翼而飞。12月3日,因涉嫌盗取他人银行卡资金50万,5名犯罪嫌疑人在成都青羊区法院受审。等等案例,不一而足。
当然,elD电子身份标识的凌空亮剑与精彩出现,是证件换发与提振新活力、新高度的有力体现。此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的网络身份标识,既是远程识别,也未必会发生信息泄露与被盗现象,直接弥新了曾经身份证远程被盗与造假嫌疑,使未来不法之徒嚣张气焰将成颓势与一去不返。这种从“信息露”到“有克星”之壮举,实乃可喜一面。
值得思考的破茧成蝶elD。电子标识倘能多领域潜能开发与广泛运用,未来就会彻底摧毁不法之徒之行径。不论任何行为犯罪,都难于奈何公众在各领域拥有的最大安全感。如今,一些车站、银行、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都难免仍身份信息检验、企业信息需要复印件或办银行卡等所需身份证复印件,倘定金每个环节,该些单位信息也能被elD安全替代,无需复印件,强化各环节信息对称管理,就会是这些极易发生个人身份证信息被泄露现象的概率降低至最低指数。
elD的出现,是警方长足的进步,是社会安全事件的相应减少,也是身份证华丽转身与安全折射,该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必将使国人纷纷点赞与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