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新闻,我的脑海中立刻出现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形象,没错,就是它——公共单车。现在北京的街头还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偶尔会有买菜的大爷骑行,年轻人是早就跟他们“决裂”了。早些年推着公共单车满大街找停车桩、好几次几乎走回出发点、半夜没地方停推回家过夜被扣钱……相信这样的经历不只属于我一个人。
当然,新事物来了,问题也跟着来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成了城市管理的大难题。经常能看到有单车或孤零零地停在路中间,或扎堆儿堵在一些出入口处,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期,有些单车停到了自行车道上,影响了交通秩序。
但如何治理?是运用智能锁车桩把共享单车“圈起来”,还是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治?毫无疑问要选后者。
后者虽然看起来麻烦,却是真正在为出行者服务。政府管理部门、共享单车企业和骑行人共同出力,“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各司其职,最终实现共享共治。比如,早晚高峰期,大量单车汇聚在地铁、公交站等交通节点,而其它地区车辆较少,共享单车企业就应该安排运力进行调配,“削峰填谷”,迅速疏解对交通秩序的影响;目前城市交通规划主要是以汽车为主,留给自行车的空间不足,政府管理部门就需要设计和开辟新的停车空间,解决自行车停放位置的绝对数量不够、用户“无处可停”的问题;骑行人也要本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原则,自觉做到规范停车;对于那些只图自己方便、丝毫不顾及他人的用户,企业要有相关的约束、惩罚措施,政府要明确乱停放单车的法律责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所以,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从城市自行车交通的整体出发,在自行车政策、设施、路权、环境等方面发力和施策,系统解决制约自行车出行的普遍性短板问题,宽容新事物,宜疏不宜堵。
毕竟,没有人愿意推着共享单车四处寻找停车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