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五岁了(逐梦这5年)
你曾经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孩子,“瓦良格”是你的乳名。
感谢命运让你与一个东方巨人相逢,他用有力的大手牵引你走出尼古拉耶夫破败的船台。
你是共和国航母的长子,你真正的名字叫“辽宁”。
2012年9月25日是你的生日,那一天,整个中国都为你沸腾……
这是辽宁舰政委李东友为辽宁舰写的散文诗句。
五年前,辽宁舰横空出世、隆重登场!
辽宁舰,弹拨着国人的心弦;背负着民族的期望;见证着中国海军百年追梦的旅程。
首任舰长张铮,曾任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出任辽宁舰舰长,却感觉压力山一般重。他说:我干过的最大的战舰是六千吨,辽宁舰近六万吨,大了整十倍。它所带来的训练、作战、管理、安全等课目,都是崭新的,都是质的变化,要彻底改变思维惯势,一切从头开始。
一位士官坦言:“上舰前三个月,我常常迷路,有一天夜里,值完更,我竟找不到自己的宿舍。”
是的,辽宁舰共有二十二层甲板、三百多个直梯、三千多个舱室,官兵们是从“认路”开始航母生活的。数以千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衣服洗了晾晒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需要掌握使用,需要消化吃透,需要学会管理。还有,战舰与飞机如何融合,岸舰如何衔接,也亟待解决。
“组建一支部队,创办一所学校,接好航母首舰,培育种子人才”。官兵们踏上追梦实干之路。
有段日子,机电长楼富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舰上锅炉的一个难题将他难住。向专家提出质疑,答复是:“原设计就是如此,不能动!”
楼富强没有轻易相信这个“不能动”,更没有被这个“不能动”吓唬住。他带领部门的舰员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机舱里,对图纸,查管线。一次次假设,一次次计算,一次次推倒重来……
楼富强成功了,成功地降低锅炉启动蒸汽压力,在提高装备安全性能的同时,也缩短启动时间。
专家们十分钦佩,说:“蒸汽的气压这么低,锅炉依然能启动,作为研制者,我们都没有想到!”
辅机部门的刘辉,有一天,面对密密麻麻的管道,一个疑问爬上脑海:这么多机组产生的冷凝水,怎么只有一条管道、一个阀门?万一管道或阀门发生内漏,海水岂不进入炉水?
会不会是辅机冷凝水系统设计有问题?刘辉怕自己把管路图画错了,又钻进机舱,忙了几天,更坚定自己的疑问:冷凝水系统设计存在隐患。
刘辉发动战友集思广益,很快拿出一份改进方案。
就在这时,某号机组冷凝水系统发生海水渗漏,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一场事故。场方专家根据刘辉他们的方案,改进冷凝水阀门。
凭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辽宁舰百分之百的舰员通过了相关厂所和院校的各种接装培训考核,获得上舰资格认证。他们还先后向建造部门提出了数以千计的建议和方案。
2012年4月20日,作为全舰最复杂、最庞大的部门,机电部门的官兵全面接管前机舱,率先实现独立操纵装备。这标志着舰员们可以自己驾驭战舰驰骋在万里海疆上——而这一天,离接舰部队组建才刚刚两年半。
辽宁舰入列之初,很多专业人才缺乏。官兵们开玩笑说,骨干大多是“独生子”,想找个“双胞胎”都难。
舰载机首次起飞时,合格的起飞助理只有陈小勇一人。如今,他已经带出数名徒弟,且均能独立上岗。“航母放鹰人”、二级军士长张乃刚,也带出好几名能够独立值更的起飞站操作员。
从最初的各专业“首席”身后,迅速形成一支多名骨干组成的“王牌团队”。
外电预测,即便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下水了,与之配套的舰载战斗机仍然是个未知数。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战斗机歼15在辽宁舰一飞冲天。
早在辽宁舰入列前六年,舰载战斗机部队已提前组建并开始训练。戴明盟有幸成为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
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五倍、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大国十年间就摔掉一百零五架舰载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事故发生在着舰时;世界上飞行员数以万计,而现役舰载机飞行员只有两千余人……
如果没有玩命的勇气,没有拎着脑袋干事业的劲头,当不了一名舰载机飞行员。
戴明盟刚到舰载机部队时,歼15尚未交付部队。戴明盟他们等不及了,便借用其他机种代练。说是代练,其实谁也不知道舰载机应该怎么飞,国外对这一技术封锁得像铁桶一般,一切只得从零起步。戴明盟曾经感慨地说:“别人说摸着石头过河,可我们连可摸的石头都没有,只能一步步蹚水前进。”
航母上跑道不及陆基机场跑道的十分之一,且处于运动状态,舰载机起降,有一套完全区别于一般战斗机的着陆操纵技术。陆基战斗机着陆是收油门减速,舰载机着舰却要推油门加速,准备挂索不成功时再次起飞逃逸。必须改掉原来已经形成的习惯动作,从头再来学习“反区操纵”。
歼15终于交付部队,戴明盟知道,赋予舰载机生命和战斗力的,是飞行员。
没有教练员,人人都是教练员;没有教程和标准,所有的教程和标准都在飞行中摸索。
在两年多的舰载机适配性飞行中,戴明盟和他的战友们共进行了多达数千架次的起落,创造多项我军新机试验试飞的纪录。
如果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飞行员无疑是“刀尖上的舞者”。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加上航母不断地纵横摇摆、上下垂荡,海上气流也不稳定,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是百步穿杨。
第一次陆上大速度挂索试验。为了确保试验安全,指挥部决定滑跑时抬前轮,采用两点钩索的方式进行。
滑跑、加速,戴明盟驾机以两百余公里的时速向前冲刺。此时,试飞机场的模拟跑道刚完成,辅路尚未修通,跑道外尽是乱石堆。一旦操纵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戴明盟轻轻按下旋钮,飞机放下尾钩,挂索!两秒钟,时速从两百公里瞬间减到零,他只觉得浑身的热血直往头部顶去,像是百米冲刺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撞在了一堵厚厚的“棉花墙”上。“短暂失意”恢复后,他发现飞机已经稳稳停在了跑道上。
戴明盟第一次找到挂索着舰的感觉。
低空大速度、失速尾旋、模拟着舰试验……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何为压力?戴明盟回答:“我们的航母事业刚刚起步,我们的歼15尚未在辽宁舰着落,国人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啊!”
正是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戴明盟与他们的战友们,有一种“等不及”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是的,当超级大国的航母编队在我国南海海域游弋,当有人贪婪地企图将钓鱼岛揽入自己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坐不住!
几年间,经过几千架次的起落,戴明盟和试飞员们终于迎来万众瞩目的这一天——2012年11月23日。
凭着惊人的胆魄和精湛的技艺,戴明盟驾驶歼15在辽宁舰成功着舰、起飞,成为我国航母阻拦着舰第一人。
戴明盟说:“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生存,不可没有雄风锐气;一支军队要打胜仗,不能没有铁骨血性。”
辽宁舰要形成战斗力,一个戴明盟不够,必须有更多的戴明盟。
戴明盟将接力棒传给张超和他的战友们。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战斗冲锋,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2016年4月6日,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在训练中,身负重伤,腰椎多处多发性骨折、爆裂性骨折。
手术后,曹先建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医生,“我还能飞吗?”
伤口刚刚拆线,曹先建缠着医生为自己制定康复运动计划。一步、两步……他试着慢慢行走;一下、两下……他慢慢蹲下,又慢慢站起。每做一个动作,伤口便撕裂般疼痛;每走一步,都要咬紧牙关……
两次成功手术;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完全合格。医学鉴定组专家一致同意曹先建归队参加训练。
海鹰复归海空。当曹先建钻入日夜思念的歼15驾驶舱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把住院耽搁的训练补回来,曹先建与时间展开赛跑。陆基模拟着舰,他已练得得心应手,却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突破一些技术难题,他把所有的节假日都放弃了。
今年初夏的一天——这一天距离身负重伤四百一十九天、距离第二次手术出院复飞仅仅七十天,曹先建驾驶歼15,参加新的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飞行。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艉钩……曹先建驾驶战机,对照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轨迹,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上。
这是一种战斗力的接力,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五年来,辽宁舰已经拥有一批我军自己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
迎着风浪,辽宁舰不断向着深蓝延伸——辽宁舰的航迹,就是人民海军闯洋蹈海,迈向大洋的航迹。
2012年以来,中国海军先后六次与俄罗斯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两次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2014年成功举办二十五个国家参加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奉命前往撤侨。桅杆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让身处险境的同胞和外国民众热泪盈眶。一周内,编队各舰连续奋战,先后辗转三国四港一岛,分五批将六百八十三名中国同胞和十五个国家的二百七十九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战火纷飞的也门。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母下水。它是第一艘国产航母,无论是吨位、性能、武备,都将大大超过它的“哥哥”。
五年来,海军军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
2017年7月7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烟云缭绕,正在执行跨海区机动训练任务的海军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午7时20分,编队七百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问候。
8 日上午,辽宁舰第一次面向香港公众开放,一千八百多名香港市民登上辽宁舰,领略大国巨舰的雄姿。
在威武的歼15战斗机前,一位耄耋老人眼中闪着泪花,逢人便说:“祖国,真好!”得知辽宁舰赴港,他激动得好几夜没睡着觉,连夜排队领到了参观券。他说,零距离感受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特别是海军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了自己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
一位中学生在雨中排了十小时队才领取到参观券。站在宽阔的甲板上,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很自豪。希望国产航母能早日驶进香港,早日登上国产航母。”
维多利亚港湾曾经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泪水,今天,辽宁舰的到来,让港湾激情四射,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五年来,与辽宁舰朝夕相处的官兵们,感受更是非同一般,请听听他们的心声:
李博(航空部门):有幸来到你的身边,用自己三十岁前最美好的青春,见证你最华丽的蜕变。
王强胜(航海部门):我不记得五岁的自己,但我见证了五岁时的你。在最美的年华,刚好遇见蓬勃的你,我这一生无愧。
蒋英超(舰务部门):你在我懵懂青涩的心灵里播下理想,我在你威武雄壮的身躯上挥洒汗水。五年,你从蹒跚学步的幼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而我即将从列兵成为中士。我已在憧憬着与你的第一个十年,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王义晓(通信部门):五年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有人加入,有人离开;有人为你抛家舍业,有人为你燃烧生命。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所有为航母事业奋斗的同志的生日,祝你、祝我们生日快乐!
辽宁舰,五岁了。祝福你,辽宁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