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

2017-09-18 10:16:53    人民日报

  江西井冈山人民武装部,是我军成立最早的“红军武装部”。前身是1928年创立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处。建部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等15项国家级表彰、103项军区(省)级表彰。光荣历史,鞭策不忘初心;厚重荣誉,激励继续前进。人武部干部职工聚焦主业服务打仗,艰苦创业永葆本色,助力脱贫倾情为民,被老区人民誉为“永远不走的红军工作队”。

  铸魂——

  红色交接,初心不改

  2016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新中国成立后井冈山市人武部首任部长,93岁的老八路陈学文来到部里“省亲”。招待他的第一顿饭就是几十年的“老规矩”:一碗红米饭,一盆南瓜汤。

  多年来,凡是新来的干部,第一顿饭都是红米饭南瓜汤,上山走的第一条道都是红军“挑粮小道”。陈学文老人感慨:“人武部的饭里有精神,菜里有故事。在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没有变的老红军本色。”

  走进如今的井冈山市人武部,营院整洁、布局严整。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乱石山。人武部干部自己动手,搬运石料500多吨,泥土1000多方,节约经费200多万元,被原南京军区评为“资源节约先进单位”。在建房子上省钱,在建平台上却舍得花钱。为了整治征兵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正之风,人武部斥资30多万元,建立了征兵信息化体检站,实现了征兵体检信息网上一键查询,提高透明度。

  改革考验信仰,抉择彰显情怀。井冈山人武部建部历经9次重大体制编制调整,人员变了、任务变了、时代变了,但是干部职工跟党走的决心没变。2016年2月,人武部转隶国防动员系统,有几名干部成了“编外”,经济待遇也大幅缩减。有一次职工王建华参加同学聚餐,有人听说他每个月仅有3000多元的收入,便疑惑地问他:“你干得多赚得少,图什么啊?”面对这样的疑问,人武部干部职工淡定从容,从未面露难色。政工科长陈美蓉家人分居三地,毫无怨言;职工曾润洲二十一年如一日,从黑发干到白发,临近退休仍然下乡驻点担任“第一书记”。王建华说:“难道我们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有血有肉,岂能不想。但是我们的人武部前面有‘井冈山’三个字,在这里我虽然没有高薪,但是干得高兴。”

  铸剑——

  征兵有保障,民兵能战斗

  9月12日清晨的井冈山火车站,一队身着迷彩、胸戴红花的年轻人告别亲人和人武部干部,登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作为兵役机关,兵役征集是人武部的主要职责。“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兵源。”部长刘宗成说。56年57次无责任退兵,这是井冈山市人武部征兵工作史上的耀眼数字。几十年来,人武部为部队输送合格兵员3275名,先后4次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征兵得先进,民兵工作也没落下。总人口少,外出务工人口多,民兵在岗比例不高,这是人武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传承井冈山民兵能战斗的传统,考验着这个历史最悠久的人民武装部。“我们的目标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刘宗成说。

  战斗力来源于创新编制。井冈山人武部组建了30人的专业保障队伍。路桥抢修、通讯保障这样的专业任务正是这支队伍的拿手好戏。900多人的基干民兵队伍有层次有梯队,成为井冈山人武部掌握的一支精干力量。

  战斗力来源于创新训练。井冈山人武部的民兵训练讲求实效,与地方公安联合进行社会治安联训联演,又与水利、林业等部门一同开展防汛抗洪、防火灭火训练。由于队伍底子好,训练成效高,有一个连队被原总参评为“民兵通信样板连”。

  练兵成效,全看用兵。2014年4月12日,井冈山索道一个轿厢在杜鹃山坠落,上千名前来赏花的游客滞留山上,救援疏散任务时间紧迫。接到命令20分钟内,120名装备齐整的民兵就到达事发地附近。民兵连长辜志斌领着队员用砍柴刀开路,遇坡挖台阶,遇沟架木桥,为5名受伤游客和其他滞留人员打通了生命通道。2015年,人武部被原南京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单位”。

  铸桥——

  不走的工作队,不垮的连心桥

  “住进大陇镇时刻不忘共产党,搬出九华岭感谢亲人解放军。”大陇镇中村村民朱开文在新家的大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就在今年元旦前三天,他终于从7里外的九华岭搬了出来,告别住了几辈子的土坯房,住进了由井冈山市人武部出资援建的三层小楼。

  “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工作队与老百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鱼水情如今依然被传颂与发扬。今年2月,井冈山市宣布率先脱贫“摘帽”,功劳簿上,人武部也写下了浓重一笔。

  寨下村道路不通,村民出行困难。人武部协调资金160多万元,修通了村里与周边乡镇的公路,当年就有贫困户因此摘掉贫困帽。村民们高兴地把新修的钢筋水泥桥命名为“军民连心桥”。

  黄坳乡洪石村贫困户李亚春说,人武部支持他开发了50亩油桃果园,还出资帮助他买化肥和农药,前年果园第一年挂果,收入就有3万元。

  村里没产业怎么办?在人武部协调下江西中电仪能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在坳里乡建设光伏产业扶贫基地,实现入股贫困户年分红3000元……

  一座座连心桥建了起来,一个个富民项目落地生根,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地方领导干部也看在眼里。“这支服务群众的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从未离开。”吉安市委书记胡世忠说。

  ■记者手记

  老典型绽放新光彩

  在井冈山市采访人武部事迹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个地方有时让人觉得很“老”,有时又让人觉得很新。

  “老”在传统,“老”在作风。90年血与火的洗礼,过去红军工作队的老传统还在,军民之间的血肉联系还在。五百里井冈山,老百姓踊跃参军参训,人民武装反哺地方建设,这是一种无需多言的习惯。

  新在千方百计谋打赢的创新精神,新在敢于直面新问题的求是精神。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体制机制的变革,井冈山市人武部敢于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无论是民兵创新整组训练,还是征兵和安置工作的不断调整,抑或大手笔的扶贫攻坚,人武部都走在了变革的前列。

  井冈山市人武部经常被称作“老典型”,每年来参观学习的领导、官兵近万人。作为最早的红军人武部,又背靠这样一座红色资源永不枯竭的井冈山,倘若躺在功劳簿上,不断地讲过去的光荣传统,也一样能有耀眼的光环。但是,井冈山市人武部没有这样做,他们担心对不起“老典型”这三个字。事实证明,井冈山市人武部没有辱没先烈,在百尺竿头又进了一步。

  在井冈山市人武部,变革为传统增光添彩,传统也为变革把正方向,传统与变革在这里相得益彰。

相关热词搜索:工作队 红军

上一篇: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下一篇: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进驻结束 因环境问题问责5763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