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17年“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评审结果,有68个新申报珠江学者岗位和98位珠江学者入选。
“珠江学者”岗位计划源于1999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计划”,2009年更名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构建了我省高校层次清晰、梯队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学术队伍,成为人才培养项目品牌。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校先后遴选276名“珠江学者”,在岗“珠江学者”169名。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在18所本科高校62个学科设置“珠江学者”岗位,“珠江学者”和“青年珠江学者”获聘人数位居前三名的高校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分别有15人、12人和11人。
“今年评审覆盖的学校面更广、高水平大学人才集聚效应和高层次人才的外向型吸引力作用越来越明显。”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有7所高校新设珠江学者岗位或新入选珠江学者,高水平大学参建高校申报人才在名单中占比达92%。同时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16人,青年拔尖人才数量增加,约占通过总人数的48%。
“珠江学者”培养对象先后成长为我省高校的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近年来,“珠江学者”中有34人成为长江学者,3人成为973首席科学家,5人获得国家杰青,2人进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08-2013年获聘“珠江学者”的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预防兽医学教授廖明是代表之一。在岗期间,廖明先后主持了国家和省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65篇,EI收录1篇,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珠江学者”不断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通过‘珠江学者’这个品牌,学者们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支持,还得到了一个扩大影响力的宽广平台。”华南理工大学金连文教授2011年被聘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在岗期间研发的人机交互算法,专利转化应用到上亿人使用的手机输入法中,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