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创新智库 > 正文

国外城市治理启示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 张莉    2017-08-09 17:29:32   

第一,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对公众参与起到基础性决定作用。除了《宪法》规范外,议会制定法也在落实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为公权机关行使权力设定实体性或程序性义务,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第二,公众参与是代议制民主的必要补充,但无法短时间取而代之。公众参与说到底是一种权力再分配形式。大多数倡导公众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都以中间梯级——即公众被“告知”、被“咨询”或与决策机关形成伙伴关系开展“合作”为制度建构目标。第三,城市范围内的公众参与离不开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因为关涉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行使,公众参与的原则和制度应当首先由国家法律作出规定。第四,公众参与经历了从“权益防御型”+“利益代表型”到“意见听取型”,再到“过程取向型”的历史演进过程。在全能政府模式下,国家是公共利益的唯一界定者。随着国家职能的收缩,社会成员的意见被按照市场客户需求原理吸纳到行政决定过程中。第五,法律制度的完备程度直接关系到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法国《城市规划法典》中的协商程序就因为规定得太过原则而在实践中效果不彰。当成文规范不甚明确时,法官对成文法和行政实践的解释与定性将直接关系到公众参与原则与规则的应用效果。第六,实用主义指导下的公众参与综合运用机制。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现已形成一种更具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公众参与机制,是在不同的情形下适用不同的公众参与程序与方式。第七,实现尽早参与、持续参与是制度改良的努力方向。第八,简便易行、能动的事后救济是切实保障公众参与权的最后武器。“有权利就要有救济”。仅仅在《宪法》中规定公民参与权、在法律层面建立相关制度远远不够,还应当充分重视公众参与事后救济制度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城市

上一篇:治理城市病需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下一篇:理解了停车难才好治停车乱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