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美丽中国建设令世界点赞

塞罕坝成世界生态文明典范

刘少华 郭超凯    2017-12-07 11:28: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老、中、青3位塞罕坝人陈彦娴(左二)、刘海莹(中)、于士涛(右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右一)在颁奖台上合影。
  新华社记者 陈 诚摄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给出的颁奖理由是:“来自中国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他们将荒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

  在当天宣布的“地球卫士奖”各个奖项中,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外,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获得“政策领导力奖”,中国摩拜单车公司获得“商界卓识奖”,中国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获得“终身成就奖”,还有一些人士获得其他奖项。

  今年“地球卫士奖”6个获奖单位或个人中,有一半是中国环保从业者,昭示了中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

  ■三代建设者同台领奖

  在内罗毕,塞罕坝林场退休职工陈彦娴,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副场长于士涛,代表三代林场建设者前来领奖。

  “塞罕坝今天能拿到这个奖项,我们‘林一代’当初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作为塞罕坝林场第一批建设者中的一员,73岁的银发老人陈彦娴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地说道,“半个多世纪里,三代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地种树,一心一意地把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

  作为“林二代”代表,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刘海莹则表示,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

  今天的塞罕坝,已是中国大地上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全世界范围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生态成就举世瞩目

  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保奖项,“地球卫士奖”从2005年开始颁发,每年评选一次,是联合国表彰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此次,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的是“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塞罕坝在环保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赢得海内外人士的一致点赞。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努力,世界也看在眼里。

  “他们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环保理念,开启了一场伟大的环保运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纳伊桑·萨巴则表示,“地球卫士奖”经历了最严格的评选,获奖者都是全世界在环境保护领域最为杰出的事例与人物。“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今年多个获奖单位来自中国,我们看到他们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巨大投入与奉献。通过这些获奖者,我们看到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之中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故事。”

  ■环保努力造福世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易卜拉辛·塞奥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看到中国高层在环保领域确定了明晰的方向,并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领导人除了谈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保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环保努力“能够在各个地方得以落实”。

  他说,中国的环保决策向全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中国的环保努力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利好全球人民。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企业展会上,不少企业表示,他们很多的环保理念及环保设备都来自中国。比如,非洲一家从事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的企业,他们的碾压机、拆解机以及分离器均是从中国进口;肯尼亚美国国际大学与英特尔公司合作的一个空气监测项目也参与展览,他们表示,在肯尼亚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想法也是从中国学习的。

  据易卜拉辛·塞奥透露,中国在本次大会上将与非洲国家在内罗毕设立机构,把中国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世界

上一篇:江苏省灌南县水务集团两年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下一篇: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 中石油长庆石化在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