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有哪些突破?作为欠发达省份,如何持续发力不断改善民生?作为煤炭大省,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创新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两会期间,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
去年以来,山西煤炭经济遇到了近年来少有的严峻形势,煤炭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财税增幅减缓……但山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在推进综改区建设中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9%,公共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及生态环境的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安全生产经营事故继续下降。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完成了从总规划蓝图到具体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的实施分解,“十二五”后三年综改试验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加紧推进,让人耳目一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变成生动的实践:煤电和谐关系、煤炭现代交易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地方金融创新、百企千村产业扶贫机制创新、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国家层面开展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煤炭和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动力煤期货交易3项重大改革试点,成为综改区建设的最大突破和亮点。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亮点频现。不过李小鹏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煤独大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加上当前煤炭工业运行困难,新老问题叠加,加剧了经济运行的压力和困难。”
“解决这些问题,靠转型发展,靠改革创新。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方面。”李小鹏说。针对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够、国企块头大但机制不活、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等重点问题,考虑到产业转型和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现实需要,山西省将重点在几个方面深化改革:
——将国家赋权的改革试点推向深入,推进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及煤炭、煤层气矿业权审批,以动力煤为试点,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探索开展区域性商品衍生品交易。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公布省级政府行政审批清单,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强化监督。
——推进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推进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
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对山西而言,最迫切的是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李小鹏对创新之于煤炭大省转型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为此,山西将围绕煤炭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围绕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布局科技攻关项目;高起点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国家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启动具有山西特色的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推进低碳重大工程、产业减碳计划、企业减碳行动、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创新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低碳社会。
近几年来,山西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了八成。但对于这个中部欠发达省份来说,农民生活水平依然较低。李小鹏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山西的小康;没有新农村的建设,就没有新型城镇化。”
在改善农村民生方面,山西将重点打出三张牌:一是深入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支持引导百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带动数千个贫困村实施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转型;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采煤沉陷区治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民安居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三是办好“五件实事”,今年再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5万户,改造农村幼儿园300所,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在已完成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再将10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五件实事”。
尽管山西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但李小鹏依然用“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与全省干部共勉,即:决不能过高估计安全生产形势,决不能过高估计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决不能过高估计抓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把责任落实放在首位!”李小鹏说,必须坚决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人人都有责任心、事事都有责任制、处处都把责任落到实处的工作机制和氛围。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加大抽查、督查力度;加大安全投入,强化人员培训,推进科技兴安;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追究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改革为发展,发展为人民。”李小鹏说,有中央的正确指引,有3600万三晋儿女的奋力拼搏,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红色革命根据地、共和国能源基地的山西,一定会实现转型跨越、富民强省的目标。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