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大学校长论坛:迈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孙竞    2017-12-15 09:59:06    人民网

泱泱华夏,教育为本。从孔子杏坛讲学、弦歌不辍,到朱熹置办学田、订立学规,再到王阳明龙岗讲学,士类感慕云集,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坚实基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巍巍上庠,国运所系。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的京师大学堂到烽火狼烟中走出来的西南联大,大学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始终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同向同行。“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响亮的教育号令,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

十二月的津城东丽湖畔,以“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的人民网第四届大学校长论坛将在此举办。近40位高校校长书记会聚一堂,为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建言献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高等教育在前进中也面临着深刻的命题: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立德树人:凝大学之精神、育国家之栋梁

“一树青松一少年,葱葱廿木碧连天,坚心织就森林志,写在八方土地边,正本清源描锦绣、梦绘丹青心一片……”12月1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基层班级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汇报展示暨2017年“十佳班集体”创建评比决赛上,梁希15-1班在展示环节集体演唱了自己编写的歌曲,发出新一代林业人妆点祖国绿水青山的铮铮誓言。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宣讲团、举行“微访谈”、辩论赛……在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里,正掀起青年学子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澎湃热潮。不仅要“知山知水”,更要“树木树人”,校党委书记王洪元说:“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全体学生头脑,让学生充分学好用好十九大精神,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筑牢前进的思想根基。”

大学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尤其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定位人生的航向。去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年来,全国各地各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纸集结令,千里云集赴命;一声冲锋号,辗转数省履职。肩负光荣使命,我们在一周内,足迹遍布祖国大地;胸怀家国热血,我们在一周内,声音送进学子内心。”11月28日,天津大学优秀辅导员代表、全国高校辅导员巡讲队员柳丰林在朋友圈这样记录。

11月22日,由教育部主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启动。包括柳丰林在内1000余名高校优秀辅导员将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成500多场巡讲报告,50余万名学生将现场聆听报告,约1000多万名学生将通过在线直播收看报告。

讲台上热情洋溢、有的放矢;讲台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努力用切身体会、身边案例,分享我们眼中的故事与心中的信仰。作为辅导员,要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引领青春方向。‘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的工作永远未完,待续。”柳丰林说。

为青年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思想光芒照亮青春梦想,大学才不会丢失民族之魂、文化之根和自信之源。

今年5月至10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政课建设情况大调研。由2516所普通高校的3000堂思政课、3万多份学生问卷所组成的全样本数据库显示,课程优良率达83.2%。86.6%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上思政课,91.3%的受访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立德树人取得丰硕成果,思政工作在高校牢牢扎根。

“双一流”建设: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9月21日,备受关注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对外公布,137所大学入围。“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说,名单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正式施工阶段,也标志着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进入了新阶段。

同样在当天,第12届国际塑性加工会议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精确塑性成形团队博士生马俊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获得了大会Best Poster奖(最佳论文奖),成为此次大会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代表。在“双一流”的榜单中,西北工业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杜玉波看来,“双一流”的建设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是要引领世界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前行,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立地,是要把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要回应社会关切、关注民生,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在“双一流”名单的遴选认定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一些对区域发展有带动支撑作用的高校因此登上了“双一流”的首班车。身处一亿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五经济大省,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面对学校的入选表示:“中原崛起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与一流人才,特别需要一流大学支撑。”

10月22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教育综合改革”集体采访上,他再次表达了决心。“‘双一流’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干的,不是排位,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建设。”刘炯天说,“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我们要做的必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跻身“世界一流”,同样要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日前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我们既要虚心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中国特色,在世界高等教育大变革的时代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高校助力地方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斐然

11月30日,“品味西农——科研成果进社区之猕猴桃品鉴发放活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餐厅前举行,12万个共计3万斤的猕猴桃供师生免费品尝。而这些猕猴桃,皆是该校猕猴桃试验示范站专家团队选育的品种。

在陕西省眉县金渠镇宁渠村,59岁的果农张德福指着挂果的猕猴桃地,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自己靠猕猴桃致富的经历。2016年,他的7亩猕猴桃地为他带来了11.5万元的收入。

“以前我们种桃李杏,效益并不好。刚种猕猴桃的时候,每年也只有两三万的收入。现在有试验示范站的专家亲自到地里手把手教技术,指导我们科学施肥、修剪果树、防治溃疡病,猕猴桃产量高、质量好,根本不愁销路。”张德福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建于2006年,是集示范推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野外观测于一体的专业化科技服务中心。该站建立后,在眉县重点示范推广了6项关键技术,使示范户人均收入从建站前3100元提高到1.2万元,使眉县猕猴桃产业规模由建站前的8.3万亩发展到30万亩。

10多年来,以试验示范站(基地)为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0多名专家和地方1000多名农技人员共同组成推广团队,开展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依托试验示范站,累计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带动200多万户农民致富,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50多亿元。

在天津东丽区,经过几年实践,大院大所、高校分支机构陆续落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40余所重点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区内60余家科技型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建设了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哈工大(天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创新研发机构。东丽区与高校的合作快速汇聚高端人才智力,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发挥地缘优势,主动融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广阔市场,为其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而实现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准服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就会有持续的生命力。同时,高质量人才的输出又会为学校带来品牌效应,以及源源不断的社会支持。

校长论坛:凝聚共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带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等教育需求,是当今中国大学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在即将召开的2017大学校长论坛上,近40位高校校长书记将就“立德树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等话题,进一步展开专题讨论,以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共享的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建言献策、凝聚共识。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日月推迁,春秋代序,巍巍学府凝铸立德树人之魂,勇担经济匡时之任。

征程万里风华正茂,重担千钧策马扬鞭!在新时代的召唤中,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迈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相关热词搜索:征程 强国 校长

上一篇:北京二手房买家砍价空间扩大 1000万房能砍价66万
下一篇:2017,哪八大惊喜刺激国人自信爆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