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随着国航一架波音747-8型飞机在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跑道上两次顺利起降,第三跑道试飞工作成功完成,标志着第三跑道及相应配套设施基本具备适航条件。T3航站楼投用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将率先成为中西部地区同时拥有3座航站楼、3条跑道运行的机场,可起降“空中巨无霸”空客A380、波音787等大型客机。
“江北国际机场的建设,是重庆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补短板、惠民生的一个缩影。”市发改委人士介绍,2014年至2017年,国家累计安排我市中央预算内投资355.7亿元,涉及4327个重大项目。截至目前,2014年至2016年的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分别为92.5%、82.6%、46.3%。2017年的重大项目正加快前期工作和提速建设,已开工362个、开工率达52.6%。
重大项目建设只是我市补短板、促发展的一个方面。今年以来,重庆市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刺激民间投资增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
扩内需,千方百计惠民生
重庆市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一系列补短板、增后劲的举措,增强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今年4月,商务部公布了全国第二批百家百亿重点联系市场,涵盖10个省市21家市场,重庆有包括“重庆朝天门国际商贸城”在内的3家市场入围。自2016年9月正式开业以来,朝天门国际商贸城规划了服装、小商品、皮具鞋包、布艺布匹、针织家纺、五金电器、副食茶叶、酒店用品、家居生活等业态,吸引了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8000余户商户入驻。
为扩大内需,重庆市不仅加快朝天门国际商贸城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大力发展服务消费。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全市现有民办学校4455所,占比达到45.24%;举办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吸引上千万人次参与,直接消费金额达47.8亿元;积极引导社会办医,民营医院达到433家,占比63.4%;统筹医养融合发展,推进3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诸多举措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在想方设法惠民生的同时,重庆市还注重“品牌重庆”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据统计,重庆市今年以来新增71家企业开展供应链质量提升活动,推动283家检测机构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34项提升质量品牌专项活动。全市已拥有驰名商标141件,地理标志212件,重庆市著名商标1325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用上了质量优秀的“重庆造”产品。
稳外需,外向经济促发展
在扩内需的同时,重庆市注重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6月22日,“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的中欧回程班列驶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这列从阿拉山口入境的回程班列集装箱内,满载着铁路沿线各国的奶粉、橡胶、电脑、汽车配件和汽车等多种进口商品,有43节车厢。
据了解,“渝新欧”首列中欧去程班列于2011年1月开行,回程班列于2013年2月开行。经过多年建设,“渝新欧”班列的运输时效大大提高,运输品种也从最初单一的笔电产品出口,拓展到如今的化工品、食品、服装、家具、机电等多个领域。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是重庆市加强与国际接轨,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的一个剪影。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一系列组合拳,促进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发展:
承接加工贸易转移方面,重庆市推出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的15项创新举措,推进11个市级加工贸易承接地建设,初步形成内陆开放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其加工贸易额占全市总量90%以上,全市已有加工贸易企业172家。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900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市外贸比重约45%。
推广国际贸易方面,重庆市将“单一窗口”(主要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纳入全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已开通上线重庆“单一窗口”门户网站,实现一窗登录、一次申报、统一反馈。
促进外商投资方面,重庆市出台促进总部贸易转口贸易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预计今年1至6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亿美元。
增活力,民间投资加速跑
本月初,全市首例公共停车库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沙坪坝区名人广场停车库工程进场施工。该项目明年底建成后,可提供停车位近800个,将缓解沙坪坝区三峡广场商圈周边“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
“PPP项目推进,是重庆市将稳增长与促进民间投资有效结合的一个重要抓手。”市发改委人士介绍,2014年,重庆市将PPP改革纳入全市重点专项改革24项任务并强力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签约PPP项目73个、投资3900亿元。
重庆将民间投资视作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重庆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26条政策措施,近两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12%以上,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50%。
不仅如此,重庆市通过一系列有保有压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使财政政策发挥了稳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
重庆市压减一般性支出,严管预算执行,推行公务卡结算管理,对“三公”经费财政拨款结余结转部分年底统一收回财政。与此同时,重庆市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凡是区县、市级部门2年以上结转结余资金,统一收回市财政重新统筹安排,重点用于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和扶贫攻坚项目。财政部统计显示,今年6月底我市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占上年部门财政拨款收入比重下降至5%左右,沉淀资金清理盘活成效明显。(重庆日报 记者廖雪梅)